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

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

ID:29437003

大小:4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19

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_第1页
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_第2页
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_第3页
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_第4页
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三、中晚唐综论中晚唐的论文有吴在庆《中晚唐苦吟之风及其成因初探》〔354〕、徐青《中晚唐时期的诗律特点》〔355〕。综论盛中唐的论文有吴相洲《论盛中唐诗人构思方式的转变对诗风新变的影响》〔356〕。孟二冬《意境与禅玄:中唐诗歌意境论之诞生》〔357〕认为,从理论上明确提出诗歌“意境”的概念,并对之加以探讨的是中唐时期的一些作家和诗歌理论家,它标志着中国古代诗歌意境理论的正式诞生,这与前人及同时代的文艺创作、文艺理论、学术思想、哲学理论观念,尤其是禅玄有密切的关系。吴湘洲《论

2、唐肃宗黜华用实主张对诗风新变的影响》〔358〕研究安史之乱以后,唐肃宗逐步确立黜华用实的用人方针,对士人行为风范主动加以改造,使之由高华走向沉实,诗风亦随士风发生变化:帝王师式的人物风范不见了;尚言谈议论变为勤于吏事了;率性任诞的作用逐渐消失了。有关晚唐的综论性文章在两年间呈上升趋势,袁文丽《晚唐诗人内向心理探因》〔359〕结合晚唐的衰微国势、政治生活空间、士大夫文人生活、宗教哲学对晚唐诗人的影响,以及文学思想的转变,探讨晚唐诗人内心幽微心理产生的原因,并进而分析内向心理带来的诗歌特色:冲淡玄远

3、、含蓄委曲。赵山林《晚唐诗境与词境》〔360〕认为,由于时代风气及诗人审美心理的变化等原因,晚唐诗歌表现出三个方面的显著特点:1.深情与苦调,即浓厚的感伤情绪与悲剧意识。2.艳体与曲笔,即以浓艳之辞写儿女之情,在很多场合下又借儿女之情寄托身世之感。3.细意与静境,即描写对象细小,艺术结构细密,而境界趋于静谧深邃。晚唐诗歌的这些特色对于处在形成与发展中的词的特殊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总《论唐末社会心理与诗风走向》〔361〕认为,宣宗大中末以后四十余年的诗坛,咸通十哲、芳林十哲等已形成一定的诗人群

4、,但未能构筑足以前期比配的时代性特征与艺术价值观念,诗歌主题表现只是前期的余波遗绪:一,承续元白一派政教文学观而着重描写民生疾苦并指陈时弊,如皮日休、陆龟蒙、杜荀鹤、聂夷中;二,承续温李一派唯美倾向而着重描写艳情声色,如韦庄、吴融、郑谷、韩偓;三,承续姚贾一派清淡诗风而着重抒情写避世心理与淡漠情思,如曹邺、于濆、方干、司空图。臧清《论唐末诗派的形成及其特征》〔362〕从“咸通十哲”的形成缘起、创作倾向和审美趣尚,揭示唐末诗派与其社会文化的附生关系、”咸通十哲”的艺术得失。李小荣《略论“咸通十哲”

5、的诗歌意象》〔363〕将所论对象分为三类:一,有关水、孤舟、夕阳的意象,表现生存的孤独感;二,有关梦、酒的意象,表现生命的空虚感;三,有关僧、的意象,表现宗教的皈依感。相关论文还有王晓祥、刘霞《晚唐诗坛的现实主义流派》〔364〕、方然《晚唐文化背景与晚唐文学的抒情走向》〔365〕、赵艺梅《物物于心的晚唐诗歌》〔366〕、吴在庆《“月锻季炼”与晚唐诗的奇僻》〔367〕、张学忠《唐末绝句议论化的差异与衍变》〔368〕等。专攻五代十国的贺中复发表了《五代十国的温李、姚贾诗风》〔369〕、《五代十国诗坛

6、概说》〔370〕、《论五代十国的宗白诗风》〔371〕。末文认为,五代十国时期存在规模可观的宗白诗风,其势力和影响远超温李、姚贾的学效者,代表了此期诗歌的基本创作倾向。五代十国的宗白诗风以南唐开国、后唐灭亡为界,可分为具有不同特点的前后两期,从中可以看出其前期承唐、后期启宋的过渡性质。有关白居易的论文大约有30篇,其中关于《长恨歌》者仍占主要比例。谢思炜有5篇:《日本古抄本〈白氏文集〉的源流及校勘价值》〔372〕、研究.《敦煌本白居易诗再考证》〔373〕、《〈新乐府〉版本及序文考证》〔374〕、《

7、白居易诗学思想述评》〔375〕、《白居易与李商隐》〔376〕,均收入其在启功、邓魁英门下的博士论文《白居易集综论》〔377〕,该书上编探讨白居易集的版本源流、演变与构成,下编讨论白居易的生平和思想,包括白居易的家世和早年生活、白居易与中唐儒学、白居易的佛教信仰、中唐社会变动与白居易的人生思想、白居易的文学思想、白居易的叙事诗创作等,是一部扎实细致的研究专著。有关作品整理方面的书籍有刘明杰点校《白居易全集》〔378〕、褚斌杰主编《白居易诗歌赏析集》〔379〕、时宜之《白居易诗歌精选》〔380〕。白

8、居易思想创作分期一般以元和五年改官或元和十年遭贬为界,但也有学者有不同意见,如邓新跃《被贬江州司马不是白居易前后思想的分界点》〔381〕。张安祖《论白居易的思想创作分期》〔382〕亦认为,一,改官或遭贬并未使白居易放弃对现实的关注,他依然满怀希望,写作讽谕诗以干预时政;二,白居易侧重现实功利的诗歌理论是在元和十年后成熟,此时他讽谕诗数量减少,同他不在谏官其位的职责密切相关;三,白居易诗闲适心态和好佛趋向与他时运不利又始终关心现实、渴望有所作为的思想意识息息相通。所以分期应以长庆二年白居易自请外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