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上)

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上)

ID:9632108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4

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上)_第1页
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上)_第2页
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上)_第3页
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上)_第4页
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上)_第5页
资源描述:

《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上)对隋唐五代文学,尤其是对唐诗的研究,向来是中国文学研究的“显学”之一,在逼近世纪之末的1996—1997年,这片经过多少代学者深耕细作的学术良田,又结下了累累硕果。百余位学者面对五万五千余首诗歌,两万馀篇散文和其它各类文体,围绕各自关心的课题,在不同的研究层面上,或梳理,或审订,或甄辨,或批评,可以说,无论质量,还是数量,他们在两年间所取得的成绩都十分可观。以下分别就研究专著和研究论文两方面加以综述。研究专著两年间,除100余部普及性、通俗性书籍外,共有50余部学术性的研究专著和20余部作品集整理类书籍在海内外出版。这里主要就50余部学术

2、性的研究专著加以评述。傅璇琮主编的“唐诗研究集成”在1996年推出四部子集:傅璇琮等《唐人选唐诗新编》、张伯伟《全唐五代诗格校考》、陶敏《全唐诗人名考证》和佟培基《全唐诗重出误收考》。〔1〕与《唐人选唐诗(十种)》〔2〕相比,《唐人选唐诗新编》补充了《翰林学士集》《丹阳集》《玉台后集》《珠英集》四种,删去了似为抄录而非编选的敦煌写本唐诗,共计收录十三种唐人选唐诗。《新编》在底本上改选了较好的版本:如《河岳英录集》用接近殷璠原编的宋刻二卷本,而不用后起的明刻三卷本;《中兴间气集》《极玄集》亦改用时间较早的影宋钞本。在根据有关版本及材料考订基础上所作的校记中,改正了不

3、少原书或过去刻本中的讹误。在各集之前皆写有“前记”,扼要说明编撰者生平、成书时代、价值及存在的问题、版本流传及此次整理情况。到目前为止,《新编》是一部反映唐人选唐诗情况的集大成之作。诗格类著作由于种种原因,久被视为小道,问津者寡,而问题重重。宋人陈应行所编的一部汇集初唐至北宋诗格诗论的总集《吟窗杂录》影印本〔3〕的出版,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二、初盛唐有关隋诗研究的论文有六篇;康震《隋代诗歌的文化渊源》〔126〕和《历史的追溯:对隋代诗歌的文化阐释》〔127〕、曹道衡《论隋代诗歌》〔128〕、霍然《论隋代诗歌及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129〕、党银平《试论隋人

4、对唐诗繁荣的积极作用》〔130〕、王祥《试论隋诗渊源走向与隋唐之际诗坛》〔131〕。康震《隋代诗歌的文化渊源》从隋代诗人角度入手,探讨其文化制度渊源。认为隋代诗人有三类:一,西魏、北周入隋之关陇集团,如杨广、杨素、牛弘等;二,东魏、北刘入周隋者,如李德林、卢思道、薛道衡等;三,梁、陈入隋者,如虞世基、许善心、王胄等。其中后两类是主力,故隋代文化同北魏、北齐一脉相承,对梁、陈亦多因袭,于西魏、北周文化则较少关注。曹文认为,南北朝时期,北方文人在诗歌创作上虽已自觉模仿学习南方文人,且有很大进步,但总的说来,在诗歌的艺术技巧方面仍多少有些逊色。隋代的统一加强了南北文人的

5、交流,他们彼此唱和,已不再是北人学习南人,而是相互促进;原来保存在南方的典籍大量流入北方,使北方文人得以借鉴的前人作品大大增加,对隋诗发展起了很大推动,由此形成南北文风的融合,为唐诗繁荣奠定了基础。王文则针对一般文学史将隋诗附骥于齐梁之后、认为隋朝诗风源于齐梁的“南朝文学情结”,在认真剖析北朝诗歌传统和风格的基础上,提出:“隋朝诗歌尽管有了不小的变化,但在主导精神方面继承的仍是北朝诗歌传统,其底色也还是北朝诗歌的底色。”文章从诗歌创作的缘起、诗歌的具体表现两方面论证了上述观点,同时描述出隋诗以北朝诗歌为底色在文帝和炀帝两个时期,南北诗风相融合的轨迹,尽管这种融合基

6、本上还处于自发自为的无序状态。综论初盛唐诗的论文有荆立民《初盛唐诗人的另一种人生追求:兼探李白游仙诗、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内蕴》〔132〕、何平《初盛唐五七律登临诗论略》〔133〕、葛晓音《论唐前期文明华化的主导倾向:从各族文化的交流对初盛唐诗的影响谈起》〔134〕和《初盛唐七言歌行的发展:兼论歌行的形成及其与七古的分野》〔135〕。葛文前一篇对唐前期各族文化交融的主导倾向究竟是胡化还是华化这一问题加以重新审视,文章认为,由于入华胡人的华化程度远高于华人局部的“胡化”,而且唐政府在施行教化时以传统为准绳,对外来风俗的传播有抵制有批判,所以唐前期各族文化的交融是以华化为

7、主导倾向的。葛文后一篇从字法句式和篇法结构等方面探讨七言歌行形制体调的规范问题,藉以揭示初盛唐歌行艺术发展变化的某些内在原因。文章以发展的眼光辨析七言歌行与七言乐府、七言古诗的差别:“大体说来,从梁陈到初唐,非乐府的七言古诗的总体趋势是逐渐歌行化。四杰之前,七古与歌行尚可区分;四杰之后,二者已难以辨别;至盛唐才各有分野。”“总之,从初盛唐七言歌行的发展可以看出:歌行确实是一种流动性较强的诗体样式。其形制特征只是在某一个时期之内,才有相对的固定性。大体说来,从齐梁到盛唐,包括李白的变格在内,歌行虽然经历了若干层次的演变过程,但由于和乐府的关系密切,仍有相对固定的形制

8、特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