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未选择的路》教案 鲁教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未选择的路》教案 鲁教版

ID:29478743

大小:66.5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0

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未选择的路》教案 鲁教版_第1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未选择的路》教案 鲁教版_第2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未选择的路》教案 鲁教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未选择的路》教案 鲁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未选择的路》教案课题《未选择的路》授课教师主备人 课时第1课时(总1课时)课   型教读课审阅人  教学目标1.理解这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2.学会诗歌中的象征手法。3.背诵《未选择的路》 重点难点1.理解这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2.学会诗歌中的象征手法。2. 分清象征与比喻教法学法朗读、讨论、启发 教具投影仪,录音机   板书设计   未选择的路  弗洛斯特两条路        一条 消失在丛林深处从黄色的森林分出    一条 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我选择这条) 两条路          一条 延绵无尽很少足迹未经污染    一条 人迹更少(我选择了这一条) 

2、教后小结  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法指导)学生活动估时    导入课题 投放目标     1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同学们是否记得一些?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诗句,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富于哲理的名言。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也是写“路”的诗。2.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了解作者,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

3、农民诗人”。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因此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思考“路”的含义2.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5     自主探究   1.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2.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明确: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

4、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明确: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 10     问题1全诗共5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2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1明确: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惆——多年后的回顾、叹息。25研讨      3诗中第二节,诗人说另外一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为什么又说它“显得更诱人,更美丽”?4这首诗

5、蕴涵了怎样的人生哲理?5诗人为何把诗题取名为“未选择的路”?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2明确:这首诗写人生道路的选择,全诗4节,一节写两条路,第二节写选择,第三、四节写未选择。可见,写作重点是未选择的路,诗题中也体现了出来,这是为深化主题。3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在人生的岔路口,你做出什么选择将决定你的一生。人只能选择一种人生道路,所以要慎重。但也要有魄力,勇于创新和进取。 课堂小结 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选择的路一步步变为现实,而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对现实不满,总觉得还有其它的可能,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悔意由此而生,忧郁因此而起。这正是

6、人之常情,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