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4.14山居秋暝教案 粤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4.14山居秋暝教案 粤教版必修3

ID:29507185

大小:71.0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20

高中语文 4.14山居秋暝教案 粤教版必修3_第1页
高中语文 4.14山居秋暝教案 粤教版必修3_第2页
高中语文 4.14山居秋暝教案 粤教版必修3_第3页
高中语文 4.14山居秋暝教案 粤教版必修3_第4页
高中语文 4.14山居秋暝教案 粤教版必修3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4.14山居秋暝教案 粤教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14山居秋暝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中必修三)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山水田园诗,把握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2.理解诗作主旨,品位诗作意境。  3.品味文化之美,含蓄之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理解诗作主旨。  2.难点:品味诗作意境。  三、教法学法  诵读、鉴赏、品味、点拨、讲析相结合。  四、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五、教学时数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学生查找王维及其作品的有关资料,了解王维山水诗的特点,诵

2、读诗作,弄清诗意。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二)导语设计  盛唐时期的诗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流派:边塞诗派和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以边塞生活为创作题材,描写将士们艰苦的边塞生活,歌颂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而山水田园诗人们以青山绿水、男耕女织的农家田园生活入诗,表达了清高自守、隐逸山林的志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著名的山水田园诗——《山居秋暝》。  (三)介绍相关文化常识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出示课件。  1.王维  701—761,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早年有过积极

3、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因此创作了不少思想积极、情调激昂的政治诗、边塞诗。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奉佛。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蓝田县的辋川建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这一时期写了大量山水田园诗。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心向佛门。他多才多艺,能书善画。诗歌成就以山水诗见长。描摹细致,富于禅趣。苏轼谓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正指其诗画的特色和造诣。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2.简介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源于老庄哲学,成于渊明手笔,继于

4、大谢(谢灵运)小谢(谢眺),盛于唐代王(王维)孟(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绘秀丽的山光水色,和谐的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寄托了作者因怀才不遇,或愤世嫉俗,或厌恶官场,或清贫自守而宁愿隐身山林,啸傲烟霞,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愿望。  (四)诵读感悟  1.播放名家配乐朗诵,学生体会诗中情感,想象诗中意境。  2.学生自读,并结合注释疏通诗意,教师提示:  首联应以平缓的叙述口吻读出,颔联和颈联为全诗主体,要用闲适、轻快的调子读,尾联中“王孙自可留”一句要用肯定口气缓缓读出。  3.指名读、齐读,感

5、悟诗作情调、意境。  (五)品味鉴赏  1.赏画之美  (1)题中四个词,分别点出了地点、事件、季节、时间,都是什么?  【明确】地点:山;事件:居;季节:秋;时间:暝。诗题可以理解为:秋天的傍晚,留宿于山中。  (2)王维的诗歌的特点是“诗中有画”,从这首诗里,你能找到几幅画面?小组讨论,用几句话来描述一个画面。  【明确】五幅清新秀丽的秋山晚景图。  第一幅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  第二幅是“明月松间照”。暮色苍茫

6、,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  第三幅是“清泉石上流”。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  第四幅是“竹喧归浣女”。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她们正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竹林外。  第五幅“莲动下渔舟”。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  (3)颔联和颈联的

7、四幅画面中哪些为静,哪些为动?分别从什么角度着笔的?  【明确】“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均为动景。“明月松间照”是从视觉的角度着笔的,“清泉石上流”诉之于听觉。“竹喧归浣女”是写所闻,“莲动下渔舟”是写所见。动静结合,视听互见,充分展示了山村的自然美。  2.品画之境  何谓“意境”?这里的“意”,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情);“境”是指客观世界(景),两者融为一体便成为意境。因此,意境是诗人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种美好

8、的艺术境界,是诗情和画意的完美统一。  (1)诗中的每一幅画面就象电影中的一个镜头,把这些镜头连起来就是山中的整个景致。这些景色给你什么感觉?(诗作的意境)  【明确】非常宁静,清新,恬然。  (2)颈联中全是村民的活动,洗衣服的少女归来时发出了喧闹声,渔舟经过时莲花也随之摆动,为什么它们给人的感觉仍然是“静”呢?  【明确】王维的山水诗中善于用热闹的字面写出幽静的境界。正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写出事物的动态不是为了破坏这个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