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山居秋暝》 1 粤教版必修3

4.14《山居秋暝》 1 粤教版必修3

ID:27347090

大小:29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2

4.14《山居秋暝》 1 粤教版必修3_第1页
4.14《山居秋暝》 1 粤教版必修3_第2页
4.14《山居秋暝》 1 粤教版必修3_第3页
4.14《山居秋暝》 1 粤教版必修3_第4页
4.14《山居秋暝》 1 粤教版必修3_第5页
资源描述:

《4.14《山居秋暝》 1 粤教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山居秋暝》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山居秋暝》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名篇,诗中景物清新,民风淳厚,意境淡远,诗中有画,犹如世外桃源一般。作者厌弃官场之意、远离尘俗之心和隐居山林的闲适之情蕴藏其中,全诗以情驭景,情景一体.对于这样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学习时要重点把握“物”与“我”的完美交融和统一.二、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主体是高一第一学期的学生,他们的语文水平属于中等,之前学习过诗歌,对诗歌的鉴赏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学生的情感、心智资源是个无穷宝藏,挖掘学生的潜质,激发学生联想与想象,激活探讨兴趣,给学生自由空间,让他们主动走进诗歌,用自己的心去

2、品味诗歌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以促动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进而创造美。三、教学设想诗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通过教学媒体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初步赏析诗的意境,艺术手法和语言特色的能力。而这首诗的一个重要艺术手法,就是以自然美来发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方式学习本诗,引导学生品味自然之美、生活之美、社会之美,从而让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社会。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山水田园诗和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2、能力目标:感受诗歌意境,学习鉴赏诗歌,提高鉴赏能力

3、;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诗人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精神.五、教学重点1、学习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2、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六、教学难点1、王维诗“清”、“空”的特点。2、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方法设想:读—品读诗歌语言赏—欣赏优美景物品—品味清幽意境悟—体悟诗人情感涵咏,赏读,点拨,讲析相结合七、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学生活动】以前我们学过他的《鸟鸣涧》、《使至塞上》、《送无二使安西》,现在请几位同学来试着背诵。【讲述】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朝是一个诗的时代。它不仅在诗体上创造出了五七言近体诗(律诗和绝句)、完善了七

4、言古体诗,还孕育出了一个灿若明星的庞大诗人群体。其中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三颗才冠古今、风华绝代、光耀千秋的星星外,还有许多才华横溢的诗人,在唐诗的天空熠熠闪光。王维就是其中的一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王维,走近他的诗歌。(二)解题:1、王维与《山居秋暝》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出示课件。王维(701—761),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歌创作以公元737年(张九龄罢相,李林甫执政)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前期他有济世之志,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此创作了不少思想积极、情调激昂的政治诗、边塞诗;到后期他先后隐居于终南山和辋川

5、别墅,写了大量山水田园诗。他的山水田园诗诗风直承陶渊明,似浅而实深,似淡而实腴。他又喜绘画,擅作远景,又擅画人物、丛竹。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2、略说山水田园诗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扬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而独树一帜,使山水田园诗成就达到高峰,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王维其他方面也有佳作。有的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有的表现侠义,有的揭露时弊。一些赠别亲友和写日常生活的小诗,如《送元二使安西》、《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沈子福归江东》等,古今传诵。这些小诗都是五绝或七绝,情真语挚,不用雕饰

6、,有淳朴深厚之美,与李白、王昌龄的绝句相媲美,代表盛唐绝句最高成就。王维五律和五、七绝造诣最高,亦擅其他各体,在唐代诗坛很突出。其七律或雄浑华丽,或澄净秀雅,为明七子师法。七古形式整饬,气势流荡。散文清幽隽永,极富诗情画意,如《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生前生后均享有盛名,有“天下文宗”、“诗佛”美称。对后人影响巨大。(三)诵读感悟1、听配乐朗诵2、教师范读3、学生朗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1)提示:把握节奏、想象画面、理清文意。(2)节奏: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

7、/自/可留.(3)诵读指导:诗的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可用叙述口吻读。颔联、颈联是诗的主体部分,写的是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应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末联出句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慢读出,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心情。4、指名朗读,学生体会语气语调(结合注释疏通诗意)。5、齐读,感知诗歌情趣。(四)品味鉴赏1、探究思考(1)在这首诗中,作者描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景物?明确:地点:山中。时间:秋天傍晚下过一场雨后。(2)作者为什么要突出“新雨”呢?明确:为了突出秋雨之后山野间的明丽与清新,给

8、人赏心悦目的感受。(3)作者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