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刘东山 鲁教版选修7

高中语文 刘东山 鲁教版选修7

ID:29508251

大小:60.5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0

高中语文 刘东山 鲁教版选修7_第1页
高中语文 刘东山 鲁教版选修7_第2页
高中语文 刘东山 鲁教版选修7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刘东山 鲁教版选修7》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教版中国古代小说选读]5《刘东山》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传奇小说想象虚构、叙事宛转的特点,把握作品的曲折生动性。2、了解传奇类小说中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花妖狐魅的艺术形象。3、把握小说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领略蕴含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4、学习传记小说在人物刻画、语言运用等方面更为细腻复杂的写作技巧。5、感受文学形象,质疑探究,对作品能作出自己的分析,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学重难点】1、利用工具书并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课文,分清层次,理解其主要内容。2、反复诵读课文,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3、紧扣小说的情节特点,通过梳理情节结构,来分析人

2、物的个性特点。4、在把握小说情节的曲折性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主人公的思想性格。【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文本感知1、背景链接明朝中叶及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民生怨愤,各地多有暴动,行侠仗义之人遍及全国。作者早年因遭人陷害,仕途耽搁,遂起忧愤,专注写作,突现民生疾苦,抒发豪情壮志,于是写了多部武侠传奇。在写作上继承前人传统,又有所开拓,使小说创作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为后世武侠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走近作者宋懋澄,字幼清,号稚源,明华亭虹桥人。文学家、藏书家。勤学好藏书,万历年间松江、上海地区四大藏书家之一。早年善交游,习兵法,志愿建功立业。曾三赴京不第。

3、万历四十年中举。北游京师为太学生,因好论世事而遭人忌,遂归故里,转事著述。诗文朴实简洁,晓畅自然,尤工书简及文言小说。所著有《九籥集》和《九籥别集》在清代被列为禁书,世所少见。其曾将“稗官”家言与“群经诸史”“国朝掌故”相提并论;在《九籥别集》里辟“稗”编,在封建王朝时代是绝无仅有之事,系使小说平话登上大雅之堂的创举。如其所著《负情侬传》《珍珠衫》《刘东山》后被冯梦龙改写成白话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收编在《警世通言》第三言中。3、文学常识明太祖朱元璋结束了长期混战局面,建立了统一政权,明初经济渐趋复苏,反映在文学上便是明代通俗小说的空前繁荣。但是,从明宪宗朱见深

4、起,封建最高统治集团骄奢淫佚,政权每况愈下,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缓慢地走向全面崩溃的末世。赖以这个经济基础而生存的封建制度,以及维护这一制度的道德伦理亦随之逐渐解体。另一方面,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手工业的迅速成长,特别是东南沿海纺织工业中,明显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的因素,给明代社会注入了新鲜活力。代表这股新兴势力的思想家,造就了一批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们朝着封建礼教,发起了猛烈抨击。反映在文学观念上,一向被视为雕虫小技的小说戏曲,一变而与传统的儒家经典并列,社会地位空前提高。可以说,公元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中叶,形成了中国小说创作的一个高潮。到了明代-

5、-中国封建社会史上大转折的朝代,小说的社会地位才真正得以确立。二、基础整理 1.重点字音良鄚(mào)跗(fū)注按辔(pèi)毡(zhān)笠涿(zhuō)州野雉(zhì)同舁(yú)而入笊(zhào)篱( lí)琅(lánɡ)玡(yá)王2.古今通假少有动静,两刀有血吃也(通“稍”,稍微)3.一词多义①道:道入京所以(动词,说)道芷阳间行(动词,取道)4.词类活用①手绝弓矢(名词作状语,亲手)②归遇一亲近(形容词作名词,亲近的人,熟人)③身衣短衣(名词作动词,穿着)5.特殊句式①衣外于跗注中藏弓矢二十簇(定语后置)②近日群盗出没良鄚间(状语后置)③产薄,何以应其复

6、求(宾语前置)三、问题导读1、文中少年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明确:“第十八”是个颇讲道义的盗寇,他武艺超绝,侠肝义胆,不草菅人命,并知错自纠。同时他胆大心细,警惕性高,行为怪异。少年劫财,看似草寇之恶行,实际上只因东山大话自诩,激怒了少年,他只不过以此举让东山明白“人外有人”的道理,煞煞他的傲气罢了。等到东山气馁,弃隐村郊,他又以十倍之财偿还,可见是行侠之心,并非真的劫财。课堂·内外四、合作交流1、这篇文章中对刘东山和少年采用的描写手法有什么不同?明确:刘东山是个正直侠士,以捉盗除害为己任,但性格上存在刚愎自用的缺点,文中对他的描写是由“扬”到“抑”;少

7、年侠士初言透露君子之风,后则盗寇色彩鲜明,他严谨干练、特立独行,对他的描写则由“抑”到“扬”,并且处处设置了对比,在对比中更加展现出两人性格的鲜明特点。五、布置作业1、反复诵读课文,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2、紧扣小说的情节特点,梳理情节结构,分析人物的个性特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