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鲁教版选修《刘东山》word教案

2019鲁教版选修《刘东山》word教案

ID:45509119

大小:73.5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14

2019鲁教版选修《刘东山》word教案_第1页
2019鲁教版选修《刘东山》word教案_第2页
2019鲁教版选修《刘东山》word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9鲁教版选修《刘东山》word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鲁教版选修《刘东山》word教案一、文本分析《刘东山》是鲁人版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小说选读》教材第二单元中的必学文本,本单元的话题为“诙谲绮丽的传奇小说”,提出学生在学习本单元文本时,应把握住传奇小说情节上曲折生动的特点,领略蕴含在作品中深刻的思想感情及作者在塑造人物,设置情节上面运用的写作技巧。横向对比本单元《李娃传》《刘东山》《婴宁》三篇文本,《刘东山》篇幅适中,人物形象特点鲜明,思想内涵较为单一,结合文本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为:(一)诵读文本,掌握故事情节,自行解决基础知识。(二)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归纳总结作者塑造各个人物的方法。(三)体会作者精妙的设计意图和文本

2、的深刻内涵。二、教学环节设计(一)齐读文本,正音环节。(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字音:河间(jiàn)矢(shǐ)将(jiāng)驴马跗(fū)注辔(pèi)猝(cù)觔(jīn)身衣(yì)短衣沽(gū)酒同舁(yú)笊篱(zhàolí)字义:苦厌此业:深深地厌恶这个行业,苦表示程度深。收拾:在这里意为结束。客况:(设计意图:去年的省优质课上厉复东,周宏锐等课题组老师都提到选修课上的“双基”问题,指出选修课在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与能力的提升的基础上,也不能忽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落实。但选修课又不能像必修课那样将学生的)(二)默读文本,并用简短的话语概括故事情节。(生自主完成)自号

3、“连珠箭”的捕盗人刘东山,进京师卖驴马得百金。欲归时逢同乡提示近日盗贼颇盛,勿独行。东山自恃本领高强,夸下“今番收拾,定不辱没”的海口。归途中东山遇本领高强的顾影少年,并遭其教训,不得不献金乞命。归家之后,手绝弓矢,亦不敢对人言此事,夫妇卖酒为生。三年之后,又逢顾影少年且其他壮士十人,东山心中惶惧,不料少年以千金奉还,并告知当年所图非钱(一)找出文中对三人进行描写的语句,结合这些语句或者语句当中的字词分析鉴赏作者笔下的三人分别具有什么样的特点?(生独立解读,小组交流)刘东山:狂妄自大,目光短浅,胆小怕事。(生展示)顾影少年:风度翩翩,技艺高强,年少气盛。十八兄:深藏不漏,侠肝义胆,豪

4、爽,是十一人当中的尊者。(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当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感受与鉴赏能力,具体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现在学生在对文本进行分析鉴赏的时候,大部分谈的是自己的初步感受,并非对文本的理解,甚至有的同学完全脱离文本,天马行空,乱说一气,造成对文本的误读。这一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鉴赏文本的方法,那就是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抓住具体的词语,去思考去领悟。)(二)作者怎样通过几个人物来突出主题?运用人物之间的对比,烘托,以及同一人物前后行为之间的对比(抑扬)的手法,来表现本篇文章的

5、主题。(三)作者在塑造各个人物的时候所使用的方法有何不同?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作者在塑造各个人物的时候,所使用的方法不同。对刘东山进行塑造时,多抓住人物的特点采用直接描写的方法,用语言、神态、肖像及动作描写对刘东山进行刻画。相由心生,为突出刘东山狂妄自大的心理,作者在刘东山在与其同乡对话时突出了他的神态描写“须眉开动,唇齿奋扬,举右手拇指笑曰”,简短的描写使他的性格跃然纸上;而在表现他胆小懦弱的时候,又突出了他的动作“膝行至马前,献金乞命”“东山失声,不觉下膝”,前后行为的对比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而在对顾影少年进行刻画的时候,则较多的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刘东山的眼睛向我们展现了

6、少年“年少”的特点,而在对十八兄进行刻画的时候,较多的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众人对十八兄的态度来展现他的威严,技艺的高超和行踪的神秘。这样来塑造人物是为了表现主题的需要,刘东山是本文的线索人物,所以对他的描写贯穿文章始终,而顾影少年是过渡性的人物,十八兄是用来深化主题的人物,作者正是通过这样一个年纪小却身怀绝技而且深藏不漏的人物形象与刘东山以及顾影少年的对比来告诉我们“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越是本领高强的人越平凡”,进而告诫我们为人一定要谦虚这个道理。这就向我们说明了,对人物的描写要根据他在文章中的作用,以及要塑造的性格特点来确定描写的方法,这样我们笔下的人物才能够多姿多彩,栩栩如

7、生。(一)文章的主题,编者已经告诉了我们,那么我们怎样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这个主题呢?请同学们再读文本,用对联的形式,将文章的主题表达出来。三、教后反思《刘东山》讲完了,很多情景还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学生上台写对联的情景,学生说自己学有所得的情景(四班)。总体上,这节课,这也使我思考,面面俱到的课就是好课吗?这样一来是不是有的重点就不突出了?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应该怎样把握?教师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