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沁园春 长沙》教案16 苏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沁园春 长沙》教案16 苏教版必修1

ID:29511221

大小:79.0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20

高中语文《沁园春 长沙》教案16 苏教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语文《沁园春 长沙》教案16 苏教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语文《沁园春 长沙》教案16 苏教版必修1_第3页
高中语文《沁园春 长沙》教案16 苏教版必修1_第4页
高中语文《沁园春 长沙》教案16 苏教版必修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沁园春 长沙》教案16 苏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教学目的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2、抓住关健词语,理清思路3、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感受毛泽东早年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教学方法:朗读――鉴赏教学要点:诵读、领会、品评、鉴赏教学过程:1导语: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       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

2、命的英雄史诗毛泽东一生酷爱古典诗词,他的一生,不仅在临窗伏案时,就是在戎马倥偬之间也不断地默诵吟哦,写诗作词。据中南海毛泽东图书管理员统计,毛泽东生前认真批注、圈画过的诗词总计在1590首以上,一般性翻阅、欣赏的至少在2000首以上,凭记忆手书的有117首,其中有许多长篇叙事诗。毛泽东不仅鉴赏古诗词,而且也挥笔创作多首诗词,并自成一家。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他在各个时期的诗词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世间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形势和中国人民从 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91字以上)只有两首。初中我们学习了《雪》,今天我们要欣赏

3、的是《长沙》。长沙是毛泽东革命人生的起点,让我们追寻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 2.简介词的有关知识词: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人倚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挥。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如沁园春是词牌,

4、长沙是标题。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3.介绍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经在广州正式成立。但陈独秀看不到革命力量,想把革命领导权交给资产阶级。毛泽东看到了革命力量,看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而这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

5、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追忆了昔日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豪放词,巧妙地回答了革命领导权问题。4.检查预习:(1)沁园春(qìn)       百舸(gě)     峥嵘(zhēng róng)                   寥 廓(liáo kuò)    挥斥方遒(qiú)   浪遏飞舟(è)(2)A.辽阔  寥廓    B沧海桑田 仓储  仓皇逃命 苍松翠柏  C.诸侯 候补气候D.亚洲 沙洲  苏州  自治洲5.朗读训练6.阅读训练鉴赏(1)、参看注解,将词中每句大意顺

6、畅地说出来。(2)、将疑难词句、关键词句、精妙语句找出来。(3)、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什么?  上阕写景:描绘湘江绚烂多彩的秋色图。  下阕抒情:抒发凌云壮志、革命豪情。  (4)、词的上下两阕各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并说说各领起几句。  上阕'看'字;领起七句。  下阕'忆'字;领起八句。(5)、前3句的正常语序为——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诗歌语言常用变序,这里将“独立”置前,增强了表现力。它用一个“特写”镜头把人物从景中推出,凸现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更激发读者生发种种想象与联想:孤独的诗人最见个性。李白“独坐敬亭山”闲适,柳宗

7、元“独钓寒江雪”隐逸,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超脱,那么诗人“独立”橘子洲头,看到了甚么,又要表达怎样的情思呢?   (6)上阕中,诗人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描绘绚烂多彩的秋色图的。  四个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个角度:远眺、近观、仰视、俯察。(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7)、上阙词中有哪些意象?山、林、江、舸、鹰、鱼:万类。(由点到面)(8)、体会到怎样的意境?讨论提示:红叶、绿水、鸟飞鱼跃,这些景物单独看上去也很平常,我们可以联想到一些诗文名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