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陈情表》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陈情表》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5

ID:29512093

大小:73.5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0

高中语文《陈情表》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5_第1页
高中语文《陈情表》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5_第2页
高中语文《陈情表》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5_第3页
高中语文《陈情表》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5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陈情表》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陈情表教学目的:1.了解“表”等有关文体知识。2.学习本文陈事抒情叙理的方法。3.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常见文言现象。教学方法:1.重点难点:陈事抒情叙理的方法。2.分析归纳理解3.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由《出师表》引入新课及文体介绍。1.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感人的力量。2.“表”,意义同“疏”,是古代大臣给皇帝的奏章。二.介绍作者及文章背景司马集团灭蜀后,为了笼络西蜀人士,也为了减少灭吴阻力,收笼东吴民心,故对三国文士实怀柔政策,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

2、相当高的外交才能,又侍奉祖母甚孝,以“孝”闻名乡里,晋武帝屡次请李密出来做官,催逼甚紧,李密因祖母无人奉养,辞官不就,写下了这篇《陈情表》。三.研读课文李密的这篇奏章并不好写,因为自己是亡国之臣,若对晋武帝的征召力辞不就,就有心系蜀汉之嫌,不但达不到侍奉祖母的目的,还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因此,对这篇奏章的特殊读者——晋武帝,必须以情动之。最终的结果是,表章上后,晋武帝果真为之动容,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不仅没对李密的辞不赴诏表示不满,还痛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甚至赏赐他两个奴婢,命郡县按时给他的祖母送饭。足见《陈情表》所体现的“情”的力量。下面,我们看李密

3、是如何“陈”“情”的。㈠.研读全文,要求:⑴根据注解疏通文意。⑵难解这外随时询问。⑶归纳每段表达重点。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终鲜( )兄弟逮(  )奉圣朝门衰祚(  )薄除臣洗(  )马期(  )功强近陨(  )首上报期功强()近责臣逋()慢茕(  )茕孑立更(  )相为命常在床蓐(  )四十有(  )四㈡.研讨内容:第一段总起: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父死母嫁{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抚养[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少年多病[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无亲无戚[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4、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祖母病卧[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本段段意: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讨论:开头以写祖母年老,无人侍奉,为什么要加上自己的身世?写父死母嫁,是为了说明祖母“躬亲抚养”的原因;写本人少多疾病是为了说明“抚养”之不易。既是为下文“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张本,又是为了以“情”打动晋武帝,尤其是“生孩六月”而不说“生臣六月”更是陈述苦情以动武帝之心。第二段:本段主要表述了哪两层意思?⑴朝廷征如宠顾之殷⑵自己进退两难之境第三段中哪句话表现了第一层意思?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5、至此,李密把自己当前的处境摆了出来,因祖母需要人奉养,所以对朝廷征如不能奉命,那是不是自己以尽孝为借口,不愿出仕做官呢?第三段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圣朝以孝治天下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祖母人命危浅,朝不虚夕。不能废远思考讨论:请补写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后面省略的一句话,并想想作者为什么要省略这句话?引导:这个一个三段论式的推理,作者大前提,小前提,但结论却没有,请你说出结论,并想想作者为什么不把这个结论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宕开一笔,写自己少仕伪朝的事并描写祖母病笃的场面?提示:故臣当

6、终养祖母,不能废远。因为前面是说理,难以打动人心。晋武可能会说,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因此,李密深知,这段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迹:一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二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明白自己的忠心。最后再以一幅祖母病笃图深深打动了晋武,让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为祖母病重,从而提出不能废远的要求。这样李密在分析矛盾时将孝治天下的理与祖母病笃须尽孝的情作了对照,应作什么选择其情理不言而喻。既想出仕尽忠,又想居家尽孝,忠孝两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四十有四 尽忠长九十有六尽孝短先尽孝愿乞佟养,

7、保卒余年后尽忠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第四段:㈢.作品评价通过两个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认识本文构思慎密,语言精粹的特点。1.讨论: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引导:1、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味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2、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有观望之心了。

8、不幸的是他这种想法,被晋武多少察觉到,因此“州书切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