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三轮复习 第三单元《文艺学论文》教案 必修5

高考语文三轮复习 第三单元《文艺学论文》教案 必修5

ID:29515235

大小:158.56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8-12-20

高考语文三轮复习 第三单元《文艺学论文》教案 必修5_第1页
高考语文三轮复习 第三单元《文艺学论文》教案 必修5_第2页
高考语文三轮复习 第三单元《文艺学论文》教案 必修5_第3页
高考语文三轮复习 第三单元《文艺学论文》教案 必修5_第4页
高考语文三轮复习 第三单元《文艺学论文》教案 必修5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三轮复习 第三单元《文艺学论文》教案 必修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2高中语文三轮复习精品教案必修五第三单元文艺学论文【单元解读】一.高考目标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

2、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3)探究文本中的终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二、单元复习这个单元的四篇课文,或者评论一位作家,或者谈论我国的一种文学作品,或者探讨艺术表现的语言形式和审美现象,都能持之有故,自成一家之言。《咬文嚼字》一文,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作者通过对每个实例的咀嚼,使读者领悟到,句式不同意味也不同,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也不同,用字不同意境也不同。对于文字的联想意义,如果用得好,可以使诗的意旨丰富蕴藉;如果误用,

3、就形成“套板反映”,从而告诉读者,在文字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必须“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课文指出,“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涵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原因是,语言文字是那么微妙的东西,用这个字,还是那个字,一句话这样说,还是那样说,竟然有那么大讲究。养成咬文嚼字的习惯,就会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的好习惯。《说“木叶”》一文,就是咬文嚼字的范例。作者说:“木叶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

4、原是相差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在语言上是一字之差,在艺术形象上却是千里之别,原因何在?这涉及诗歌语言的暗示问题。“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一是使读者更多地想到树干,而很少想到叶子,“叶”因此常常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这排斥暗示着落叶。二是“木”暗示了它的颜色,可能是透着黄色,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于是“木叶”就自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由于“木”在形象上具有树所不具备的艺术特征,因此,“木叶”突出地成为我国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谈中国诗》一

5、文,是谈论中国诗歌的特征。先交代谈论中国诗的根本立场,即采取比较文学的立场。接着概括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外国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中国则不然,先有抒情诗,后有戏剧诗,没有史诗。然后阐述中国诗的四个特点。一是篇幅短小,“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两三分钟。比了西洋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二是富于暗示性,“言有尽而意无穷”。这富于暗示,“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三是笔力轻淡,词气安和。“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

6、,只像吹着芦管”。这是由于中国诗调较轻,比不上西洋诗调的沉重;又由于中国古代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中国诗“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四是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文章最后指出,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像各国人都是人一样,中国诗和西洋诗,共同点多于不同点。这样编排课文的目的,如朱光潜先生所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引自《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这四篇课文的作者,闻一多和林庚是诗人兼学者,他们能体察诗歌艺术的精微之处;朱光潜和钱钟书是大学者,他们

7、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是大手笔写的小文章。这四篇课文即使不见得都是经典,也值得学生认真学习,对提高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肯定大有益处。三、高考备考所谓“社科文”,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文章,包括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的文章,它是有别于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的。社科文考查的重点有四点: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3.辨别、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4.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社科文解题思路与方法社科文一般以议论文的面目出现,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

8、辩驳旧说、介绍新见等为主要内容。因此,阅读此类文章,要有三种意识,即整体意识,结构意识和方法意识。整体意识,就是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全文的中心意思,即作者的观点、立场、态度等。如《茶马古道》一文,论述的中心是“茶马古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