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陈乐民先生的最后两本书

读陈乐民先生的最后两本书

ID:29519643

大小:9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0

读陈乐民先生的最后两本书_第1页
读陈乐民先生的最后两本书_第2页
读陈乐民先生的最后两本书_第3页
读陈乐民先生的最后两本书_第4页
资源描述:

《读陈乐民先生的最后两本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读陈乐民先生的最后两本书作者:王学泰来源:原文刊《南方周末》2010-09-30转自:共识网http://21ccom.net/articles/read/article_2010102823135.html日期:2010-11-07………………………………………………………………………………………………………陈乐民先生去世快两年了。陈先生去世后,家属为他出版了两本新书。一是《一脉文心——书画中的陈乐民》;一是《给没有收信人的信》。这两本集子虽然多是作者生前零碎文字的辑存,但却鲜明表现出同时存在于陈先生身上两种不同的文化倾向:前一个

2、集子的文字(包括其中的书画)反映了作者所浸润传统文化色彩的浓重;后一个集子的文字多表现对欧美文化的思考和感悟。如果说前者多感性,多是审美的话;后者则多理性,多是哲学的、社会学的。两者并行而不悖。著名学者、中国社科院欧洲所原所长陈乐民(1930-2008)两种不同的文化倾向陈先生幼时生长在北京,受过比较完整的传统文化的教育。他自幼爱好书画,曾在“四友画社”拜师学国画,每年四友画社在中山公园的来今雨轩的画展,都会有他的作品出现,如大幅的山水中堂以及册页等。那时陈先生才十多岁,已经受到很深的传统艺术的熏陶与浸染了。中国的书画诗词最能移人性

3、情,陈先生本业是治“西学”的,但他一生中对于传统的钟情和至老不变的传统文人的审美习惯(例如他听京剧偏爱“含蓄内敛”文人气足的余叔岩,而不喜欢雅俗共赏的麒麟童和马连良)都与他自幼学习书画的经历分不开的。《一脉文心》中收录了陈先生不少书画作品,大多创作于晚年,都有着很强烈的“文人书法”(“文人字”先生定义为“文化人的字是性情中的字,率性为之,‘天然去雕饰’”)和文人画的倾向,可见传统文化和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已经成为陈乐民安身立命的基础。可是这远远不是他的全部,在《给没有收信人的信》中还有另一个陈乐民。我们从这本书中看到的是个十分理性、

4、勇于思考和强调怀疑与批判的智者。他在《感情与理性的矛盾》中夫子自道:“我实在非常喜欢我们的传统文化,这是我的情感。但是我的理性告诉我,这个传统文化想要通向现代化,那是此路不通的。”人们常说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特别是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与爱好。陈先生只把自己的爱好局限在个人业余生活上,当他在治学时、思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时则没有被个人爱好所左右。内圣能否开出“新外王”?陈先生也承认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笔巨大的“历史财富”,陶冶过无数文化人,可以说有许许多多说不尽的美点,70岁以上的知识人哪个不是它熏陶出来的?偏爱它是极自然的。但关注社

5、会进步的人士思考的是,它能不能引导出社会变革来,或用句“新儒家”的话头来说就是,这个“内圣”能不能开出“新外王”来?一些人认为“能”(当然具体说辞有异),而陈先生坚决认为“不能”。他的理由是,“从中国的社会发展或者从它的文明发展来看,我认为它基本上是一个自我循环的过程”。的确,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到1840年英帝国用炮舰敲开中国的大门,中国社会的动荡和演变中多的是无尽无休的战争动乱,少的是制度变革。其根本原因在于作为文化背景两大因素——小农经济和宗法制度没有发生变化。战争动荡不仅没有催化社会,反而成为原有社会自我修复的机制。先朝腐朽

6、了、政治黑暗、民不聊生,实在生存不下去了,于是人们揭竿而起,把皇帝赶下龙庭,新的“真龙天子”坐龙庭了,重建破碎的小农经济和宗法制度,开始了一个与旧王朝没有根本区别的新王朝。陈先生总结这种现象时也说“生产力没有重大突破,生产关系没有重大突破”,从意识形态和哲学思想来看也没有突破,只是“儒家”“法家”“阴阳家”“佛家”“道家”哪种思想多点、少点的问题。中国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陈先生与李慎之先生一样,称之为“文化传统”以区别具体形态的如文学艺术之类的“传统文化”)是只“为政治服务,不为其他服务”的“史官文化”,而这种“政治”“简而言之就是

7、从上到下的‘专制主义’,和从下到上的‘臣民主义’”(《从中国文化的自主性谈起》)。史官文化只为这种政治服务,如何能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呢?而西方的历史发展与中国古代大不相同。其发展轨迹特别明显。“从古希腊、罗马、中世纪到近代;从社会发展来看,可以看出此一个阶段否定前一个阶段,每一次否定都把社会往前推进一步,生产力往前推进一步,人的思想认识提高一步”。五件重大的社会或文化事件带有标志性。包括(1)哥伦布发现新大陆;(2)文艺复兴;(3)人文主义;(4)宗教革命;(5)实证科学。这几件事带动了西欧社会的大发展,除了荷兰、英国、法国的政治

8、革命之外,在经济领域出现了商业革命,然后有产业革命、技术革命。这些“革命”交织在一起,就把西方社会推进到了近代。与这种发展轨迹相适应的文化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它的“怀疑性”和“批判性”。与中国文化中只关注人如适应现存环境和如何维护现存的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