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诗歌鉴赏形象教学案

高三语文复习:诗歌鉴赏形象教学案

ID:29527579

大小:77.0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20

高三语文复习:诗歌鉴赏形象教学案_第1页
高三语文复习:诗歌鉴赏形象教学案_第2页
高三语文复习:诗歌鉴赏形象教学案_第3页
高三语文复习:诗歌鉴赏形象教学案_第4页
高三语文复习:诗歌鉴赏形象教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复习:诗歌鉴赏形象教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1届高三复习诗歌鉴赏形象教(学)案 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形象的内涵; 2、归纳诗歌形象的分类; 3、体察鉴赏诗歌形象的切入点和答题组织规范。 复习的重点和难点:体察鉴赏诗歌形象的切入点和答题组织规范。 复习步骤及内容: 一、导入考点与考纲阐释——认识形象分类,熟悉常规答题方法(一)人物形象类1、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这首词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一

2、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年事已高、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词形象的鉴赏能力。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形象或画面识别其特征,在理解涛歌思想情感基础上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这首词中塑造的形象显然就是诗人自己,前两句回忆当年驰骋疆场的战斗生活;下两句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自己已经身离战场。下片描绘了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形象;“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不难

3、看出,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2、作品刻画的第三人称人物形象相关作品:柳宗元的《江雪》,杜甫的《蜀相》等【知识小结】对诗歌中形象的分析,答案一般应该有三部分构成:①诗中塑造的形象是什么;②形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③通过形象的塑造,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或表达的意旨是什么。(二)事物形象类——读王冕的诗歌《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问题:请具体分析“墨梅”这一形象。答:表面上是写画中梅花的高洁、清秀、

4、淡雅、素朴,其实是借梅花这一形象来抒发作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分析解答: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相关作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等。【知识小结】什么是托物言志?

5、诗歌中的物象往往包孕着诗人的思想,倾注着诗人的感情。因此,诗歌物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讽喻意义,理解时不能仅用逻辑思维,不能认为诗歌的形象就是实指某一物、某一景或某一事。必须透过形象本身,去领悟形象之外的东西一一即诗人的思想感情。(三)景物形象类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6、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时定居草堂的愉悦闲适的心境。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分析解答: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知识小结]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分析意境型。

7、其提问方式多为: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时可分三步: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可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语言力求有诗意;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即还要答出产生此种感情的原因。如:只答“感伤”不行,还要答出“感伤什么”或者“为什么感伤”。二、掌握诗歌中常见的塑造形象的方法——阅读怔下面几首诗,归纳其运用的塑造形象的方法1、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

8、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剗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答:细节刻画,即郑重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本词写一少女利用“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自己以便偷偷地看闯进来的麒麟少年这一动作,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从而塑造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有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2、柳宗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