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美

试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美

ID:29528461

大小:37.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20

试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美_第1页
试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美_第2页
试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美_第3页
试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美_第4页
试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美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试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美一、真切深厚的感情美二、情景交融的意境美三、严密精巧的构思美四、清丽细密的语言美学校:安徽师范大学年级:2000级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白继超时间:2001年8月20日研究.试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美200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白继超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原名自华,号实秋。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一个封建官僚家庭,幼年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又自称扬州人。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家、诗人,也是渊博的学者。朱自清的一生经历了作家、学者、民主战士三个阶段,走过了一个爱国的正直的、不断追求真理的中国知识分子人生之途。其主要著作有27种,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

2、评和学术研究,近200万字。朱自清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是散文,有诗和散文集《踪迹》(1924)、散文集《背影》(1928)等。他的散文从思想内容上看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战斗性较强的,以社会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执政府大屠杀记》等。另一类是描述个人家庭生活,抒发自我感情以及描绘大自然景致的散文,数量较多,如《匆匆》、《背影》、《荷塘月色》、《绿》、《浆声灯影的秦淮河》等等。最能传达朱自清散文风神韵致的,还是取材于作者一己生活中的那些抒情、叙事、写景状物之作。这些“美文”虽然数量不多,而精品却不少,其成就和特色奠定了朱自清一代散

3、文大师的牢固地位。下面分别从四个方面浅析一下这类散文的艺术美。研究.一、真切深厚的感情美中国传统美学的结构特别强调一个“情”字,在剖析美的事物和美感体验时,往往以情出发,抒之以情,以情作结,以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朱自清以描述个人家庭生活、抒发自我感情以及描绘大自然景致的散文,往往在描写景物、抒发个人感受的同时,表露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某种认识、评价和态度,具有积极的意义。其中一类散文以事传情,用笔朴实、平淡、甚至于似乎有些琐琐碎碎,却蕴含有极强烈的感情冲击力。其情寓于行文之中,或温厚,或感伤,或激越,或幽默。真挚深切的感情注入是朱自清散文脍炙人口的最重要原因。《背影》历来被颂为名篇

4、。作品通过质朴的叙事,表现了父亲的舐犊之情。事情很平常,作者却于平常中蕴藏着内在的感情,特别是将世态的炎凉等社会生活内容融进了“父子之爱”,使得一个普通的送行场面具有了很动人的感情力量。且看其中的二节:①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②研究.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

5、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作者用平实、细腻的笔法,勾勒出一位慈父的形象:他肥胖,有些苍老,衣着朴素,办事谨慎,竟至于有些“迂腐”。这些看似客观的描写,却以特定的生活环境和感情氛围为背景:潦倒、失意、苦闷,深深地烙刻在父亲的身上。人们从父亲“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上,深切地体味出人生的悲凉及社会的不公,同时,激起对天下所有像父亲这样的旧知识分子的怜惜、同情之心。真挚的父子之情与冷漠的世态人情相映,形成强烈鲜明的对照,激起读者情感的共鸣,平实中潜存着怨忧,朴素中蕴含着激情。这便是此文感人至深之处。“《背影》一篇……之所以以够历久传

6、诵而感人至深的力量者……只是凭了它的老实,凭了其中所表达的真情。这种表面看起来简单、朴素,而实际上却能发生极大的感染力的文章,最可以作为朱先生的代表作品。”(李广田《最完整的人格——哀念朱自清先生》)《给亡妇》是朱自清30年代追忆他的第一个妻子武仲谦的悼亡之作,被誉为“至情人”写的“至情文”。文中所写几乎都是家庭生活中的琐事,却极见深情、催人泪下。作品通过一系列具有个性特征的细节描写,抒发了对亡妻的感情,生动地再现了一个温柔、善良、研究.吃苦耐劳的普通妇女形象,展示了她在养儿育女,操持家务及逃避战乱等种种苦难折磨下,积劳成疾,一病西去的生命历程。文中充满平实而朴素的诉说,但那种深

7、切的悼念之情却如涓涓细流,愈诉愈浓,真可谓一字一泪,涕泪交织,令人不忍卒读。文章将情与事交织融合,不但精微地描写了亡妻生前的情致,也深深地表露了自己对她的永恒思念之情。应该说《给亡妇》能够打动成千上万读者的心,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作品表达了真情实感。作者用娴熟、细腻的写作笔法,使自己对亡妻的挚爱和思念之情得到了淋淋尽致的表达。据资料记载,当时一位老师给学生讲授此文,讲到最后,总听到学生中间一片唏嘘声,“有多少女孩子且已暗暗把眼睛揉搓得通红。”朱自清其它一些作品也都饱含着真切深厚的感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