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1.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政治 1.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ID:29539068

大小:72.5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20

高中政治 1.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政治 1.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政治 1.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高中政治 1.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高中政治 1.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 1.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1(人教版必修1)庖丁巧解牛一、宰相制度的废除明朝建立后,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步入晚期。地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政局动荡不安。面对严峻形势,明太祖朱元璋不断总结经验,寻找巩固封建统治的办法。明太祖认为,元朝灭亡原因之一是“君不能躬览庶政”,君主不够专制,导致“主荒臣专,威福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为此,明太祖决定进行改革。1.改革地方官制元朝的行中书省是从大都的中书省分设出来的,它总管一省的行政、军事和司法,职权很大。明洪武九年,明太祖宣布废除行中书省,每个省区改设三司管辖,即承宣布政使司(俗称藩司)统管地方民政和财政;提刑按察使司(俗

2、称臬司)分管地方监察、司法;都指挥使司(俗称都司)分管军政。三司分立,互不统属,相互牵制,各向中央政府负责。2.改革中央官制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朱元璋在地方上废除了行省后,地方上的权力就集中到了中央,于是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也随之扩大。明太祖认为,宰相职权过大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遂决定废除宰相。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借有人告发中书省丞相胡惟庸有不法行为,一方面将胡惟庸以擅权枉法的罪名抄家灭族;另一方面宣布撤销中书省,废除丞相,将六部升格,由其亲自掌管,国家政事由皇帝一人决断,并且下令今后

3、不许任何人再提设相一事。“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明太祖实录》)把中国的专制君主制政体推向了顶峰。这样,自秦汉以来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废除了,也改变了有史以来君主通过相职管理国家的历史,君主成为国家的行政首脑,极大地加强了皇权。要点提示明朝建立后,为挽救日渐衰落的封建统治,明太祖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在中央废除丞相、权分六部,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二、内阁的创立1.创立的原因丞相被废以后,明太祖“躬览庶政”,全国重大政务都由他亲自处理。由于行政量巨大,事务繁忙,各种奏章的批阅、施政方略的出台、大事小事的处理皆需皇帝裁决。皇帝不但精力不够,才能和经验也难以胜

4、任。为此,明洪武十五年,设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传旨当笔”,充当秘书,但这些殿阁大学士很少能参决政事。2.内阁的确立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殿阁大学士的职权越来越大,逐渐成为国家中枢机构。由于文渊阁处在宫内,阁臣又常在殿阁随侍皇帝,故称“内阁”。从此,内阁制度正式确立。3.内阁的地位明宣宗时,又授予内阁大学士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后来,内阁的地位日益提高,主持阁务的首辅,更是权压众臣。明朝中后期,尽管内阁的权力在日益扩大,但是,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

5、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也最终取决于皇帝的批红。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深化升华丞相废除后,因政务繁多,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制正式确立。明朝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它是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它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在此,注意区分明朝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内阁制度的本质不同。西方近代内阁制度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三、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1.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及民族自身的狭隘性,清政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

6、了“首崇满洲”的原则。清初,中央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但最高的决策和中枢机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前者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清朝内阁只辅助皇帝处理日常政务,负责票拟谕旨,批答奏章等,并不具有实际的决策权力,仅仅是名义上的决策机关。随着清军入关带来的政治形势的变化,议政王大臣会议这种早期的氏族贵族会议制度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之间形成了冲突,它越来越成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障碍。2.南书房为了适应统一事业的完成和君主集权政治的需要,康熙帝亲政后,在宫内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入值。当值的翰林院学士除陪同皇帝读书写字外,也参与处理机密事务,替皇帝草拟谕旨,实际上成为皇帝的机要

7、秘书班子。从此,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削弱。康熙帝把中枢权力下放至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三者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手中。3.军机处为了加强皇权,雍正时设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负责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也直接听从皇帝指挥。军机处的设立,取代了南书房,使内阁职权进一步缩小,更使议政王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