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同步训练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中国古代史同步训练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ID:29547050

大小:54.5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0

中国古代史同步训练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_第1页
中国古代史同步训练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_第2页
中国古代史同步训练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同步训练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我国古代“天下为家”局面的形成,从根本上反映了A.家庭观念的变化B.社会组织的进步C.社会形态的转化D.定居生活的开始2.我们认为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其主要依据是A.奴隶制改变了人类无国无家的落后状况B.这种制度基本上适应并促进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C.它推动了人类社会由蒙昧时代进入文明时代D.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3.夏、商两朝的覆灭,给后世君主的启示是A.重视教育,奖励学术B.加强国防,充实军备C.任用贤臣,勤政爱民D.发展经济,增强国力4.下列西周时期的诸侯国,最北和最南面的是A.燕、卫B.宋、楚C.卫、

2、晋D.燕、楚5.西周“国人暴动”的性质是A.奴隶的武装暴动B.平民的武装暴动C.手工业者的武装暴动D.诸侯的武装暴动6.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7.西周分封制与井田制的纽带是A.王位与权力B.土地和义务C.贡赋与爵位D.土地和奴隶8.下列各项最能体现井田制实质的是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大道之行,天下为公C.大道既隐,天下为家D.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9.考古学家在河南西部发现了“二里头文化”,据测定,其距今年代约在4080~3690年之间。据此,二里头文化相当于

3、A.大汶口文化晚期B.夏朝C.商朝前期(盘庚以前)D.商朝后期(盘庚以后)10.西周分封制存在的基础是A.井田制的存在B.周王拥有的实力C.诸侯国的承认D.大量奴隶的存在二、材料解析题(共10分)11.阅读下列材料:[西周]厉王即位三十年,好利,近荣夷公。大夫芮良正谏厉王曰:“王室其将卑乎?夫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今王学专利,其可乎?匹夫专利,犹谓之盗,王而行之,其归鲜矣,荣公若用,用必败也。”厉王不听。……王行暴虐侈傲,国人谤王,召公谏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其谤鲜矣,诸侯不朝。三十四年,王益严,国人莫敢言,道路以言,厉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弥谤矣,乃

4、不敢言。”召公曰:“是鄣(通障,阻挡)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水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水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宜之使言……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相与畔(叛),袭厉王。厉王出奔于彘……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史记·周本纪》回答:(1)上述材料中,大夫芮良正和召公分别对周厉王提出了哪些劝谏?周厉王拒谏最后导致了怎样的结果?(2)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三、问答题(共10分)12.阅读下列材料: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年表》正式公布,把我国的历史纪年由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在这一工

5、程研究中,采取了多学科联合攻关、交叉研究的方法,尤其是对那些有较大争议、并对整个断代框架至关重要的年代采取了非常谨慎的态度,力争使结论得到多线索、多角度的支持。科研人员根据古文献《竹书纪年》中有关日食的记载,综合对考古遗址的分期测定以及文献所载夏代总积年的数据,最终对夏代始年得以估定。回答:(1)夏商周的始末年代重新界定分别是何年代?公元前841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有何意义?(2)科研人员采用的多学科联合攻关、交叉研究的方法和通过历史上发生的日食现象来确定历史纪年的事实,在哲学上有何意义?参考答案一、1.C 2.B 3.C 4.D 5.B  6.D 7.B 8.A 9.B 10.A二、1

6、1.(1)芮良正从经济上批评周厉王贪财好利;召公则从政治上批评周厉王钳制人们的言论自由。国人暴动。(5分)(2)统治者要勤政爱民,善纳忠言,才能巩固自身的统治。以权谋私、钳制言论自由必然导致人民的反抗。(5分)三、12.(1)夏朝: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年;商朝: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3分)公元前841年发生了国人暴动,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群众暴动,打击了西周奴隶主王朝,动摇了其统治基础,加速了西周的灭亡,成为西周衰落的转折点。(3分)(2)体现了事物的普遍联系性道理。为此要求人们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上述材料中的研究方法体现了把一

7、切事物及周围事物联系起来进行分析的道理,也说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4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