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师说 同步练习3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师说 同步练习3

ID:29551579

大小:56.5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0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师说 同步练习3_第1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师说 同步练习3_第2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师说 同步练习3_第3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师说 同步练习3_第4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师说 同步练习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师说同步练习3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手?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

2、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这段话论述了什么问题?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分几层进行论述的?  简要分析。  解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要点,准确判断所使用的论证方法。  答案: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通过针砭时弊,从反面论证第一段所提出的观点,说明从师的必要。这段文字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分三层进行对比论证:先以“今之众人”与“古之圣人”作对比,在纵向比较中点出时人不从师的原因;再以“为子择师”与“其身则耻师”作对比,在自身矛盾的对比中,对不从师的表现加以评论,并给予直接的否定;最后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土大夫”作对比,在横向比较中,对不从师的言行加以描述

3、,并发出带有讽刺语气的强烈感慨。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或师焉;或不焉     或,或者    B.句读之不知       读,dòu句中停顿    C.官盛则近谀       谀,yú阿谀奉承    D.术业有专攻       攻,学习,研究  解析:A项或,“有的”。  答案:A  3.下列句子中,“师”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或师焉,或不焉    C.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解析:C项指“老师”,其他三项意为“从师”。  答案:C  4.下面两句话的意思,理解正确

4、的一项是(  )  ①圣人无常师  ②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A.①圣人没有普通的老师。 ②三人同行,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B.①圣人没有普通的老师。 ②三人同行,里面一定有曾当过我老师的人。    C.①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 ②三人同行,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D.①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 ②三人同行,里面一定有曾当过我老师的人。  解析:要准确把握关键词语“常”“有我师”的含义。  答案:C  5.在“从师”问题上,属于作者批评的对象的一项是(  )  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②士大夫之族 ③圣人 ④君子 ⑤郯子之徒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5、    D.②  解析: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判断。  答案:C  (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延徽,幽州人,有智略,颇知属文。刘守光末年衰困,遣参军韩延徽求援于契丹,契丹主怒其不拜,使牧马于野。述律后言于契丹主曰:“延徽能守节不屈,此今之贤者,奈何辱以牧圉!宜礼而用之。”契丹主召延徽与语,悦之,遂以为谋主,举动访焉。延徽始教契丹建牙开府,筑城郭,立市里,以处汉人,使各有配偶,垦艺荒田。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契丹威服诸国,延徽有助焉。倾之,延徽逃奔晋阳。晋王欲置之幕府,掌书记王缄疾之。延徽不自安,求东归省母,过真定,止于乡人王德明家。德明问所之,延徽曰:“今河北皆为晋有,当复诣契

6、丹耳。”德明曰:“叛而复往,得无取死乎!”延徽曰:“彼自吾来,如丧手目;今往诣之,彼手目复完,安肯害我!”既省母,遂复入契丹。契丹主闻其至,大喜,如自天而下,拊其背曰:“向者何往?”延徽曰:“思母,欲告归,恐不听,故私归耳。”契丹主待之益厚。及称帝,以延徽为相,累迁至中书令。  晋王遣使至契丹,延徽寓书于晋王,叙所以北去之意,且曰:“非不恋英主,非不思故乡,所以不留,正惧王缄之谗耳。”因以老母为托,且曰:“延徽在此,契丹必不南牧。”故终同光之世,契丹不深入为寇,延徽之力也。  (《资治通鉴·后梁记》)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颇知属文       

7、属文:写文章。    B.思母,欲告归     告归:告假回家。    C.累迁至中书令     累迁:多次升迁。    D.延徽寓书于晋王    寓书:家信。  解析:寓书:寄信。“寓”有“寄”“托”之意  答案:D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遂以为谋主,举动访焉    B.筑城郭,立市里    C.使各有配偶,垦艺荒田    D.非不恋英主,非不思故乡  解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