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时作业36 宋明理学 人民版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时作业36 宋明理学 人民版

ID:29571901

大小:134.0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1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时作业36 宋明理学 人民版_第1页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时作业36 宋明理学 人民版_第2页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时作业36 宋明理学 人民版_第3页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时作业36 宋明理学 人民版_第4页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时作业36 宋明理学 人民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时作业36 宋明理学 人民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时作业36 宋明理学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梅州质检)柳宗元说:“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然,不与孔子异道。”材料反映出(  )A.佛教已取得政治统治地位B.佛教和儒家思想皆为正统思想C.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暴露D.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解析】 “浮图”指佛教,“与《易》《论语》合……不与孔子异道”说明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故D项正确。【答案】 D2.(2016·黔东南模拟)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说:“佛教经典

2、云:‘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演变之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下列各项中符合陈寅恪所说的“新儒学”的是(  )A.建构起天人一统的系统模式B.构造起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C.形成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D.为汉唐大一统奠定思想基础【解析】 陈寅恪所说的“新儒学”是指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理学思想。理学把伦理道德视为理,从而构建起以人伦为核心的儒学体系,故选B项。【答案】 B3.(2016·南充质检)中庸作为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儒家

3、学说和中华文化的核心。北宋理学家程伊川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据此可知,“中庸”的含义是(  )A.坚守正道B.不偏不倚C.以和为贵D.偏听偏信【解析】 材料“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说明儒家强调的中庸,应指正道和天理,故A项正确;不偏不倚是中庸的表象,不能体现其实质,故B项错误;以和为贵是中庸的实现手段,故C项错误;偏听偏信不符合中庸要求,故D项错误。【答案】 A4.(2016·广东联考)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

4、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A.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C.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解析】 题干提供的信息是“理学”的创新,这里应该理解为南宋朱熹融合了儒家思想以外的思想;A项是西汉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排除;C项理学的作用也是儒家思想的共同作用,排除;D项并未说明理学的创新,故排除。

5、【答案】 B5.(2016·邢台调研)宋明时期,儒学发展到哲理化的阶段。程颐、程颢是著名的理学大师,下列各项与其主张相符的是(  )A.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B.知善知恶便是良知C.心即理也,此心此理,不容有二D.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穷其理,然后足以致知【解析】 A项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B项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C项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三者都属于陆王心学的观点,故A、B、C项错误;D项主张“格物致知”,符合程朱理学家的主张,

6、故D项正确。【答案】 D6.(2016·黑龙江联考)《朱子语类》中记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其要说明的是(  )A.良知即天理B.理为宇宙本原,又存在于现实世界C.格物以求理D.存天理,灭人欲【解析】 据题干关键信息:“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说明朱熹认为理无处不在,存在于现实世界,是万物的本原,故选B。【答案】 B7.(2016·哈尔滨模拟)《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讲一位老秀才之女

7、因其夫病故便欲“寻一死路,跟着丈夫一处去”。对此,老秀才言:“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留名的事,我难道反阻挡你?”女儿死后,老秀才却心痛不已,“一路看着水色山光,悲悼女儿,凄凄惶惶。”作者此作意在(  )A.反映清代社会价值观的改变B.赞扬老秀才之女的道德坚守C.揭露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戕害D.批判老秀才为名节逼死女儿【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知,老秀才之女受封建礼教迫害而死,作者对该事情进行批判和揭露。故选C项。A、D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答案】 C8.(2016·黄冈模拟)中国古

8、代某位哲学家认为“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所在便是物”“夫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下列诗词与此观点相通的是(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D.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心之所发便是意”“夫物理不外于吾心”可知该哲学家强调理在心中、心外无物,B项最符合要求。A项主要描写自然环境清幽,C项主要表达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D项主要表达诗人夜雨候客的闲定心理,都与材料观点不符。【答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