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5 蜀道难练习 粤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5 蜀道难练习 粤教版必修3

ID:29645155

大小:108.0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21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5 蜀道难练习 粤教版必修3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5 蜀道难练习 粤教版必修3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5 蜀道难练习 粤教版必修3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5 蜀道难练习 粤教版必修3_第4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5 蜀道难练习 粤教版必修3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5 蜀道难练习 粤教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蜀道难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题。蜀道难李 白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2、!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对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但见悲鸟号古木  号:鸣叫B.连峰去天不盈尺盈:满、足C.砯崖转石万壑雷砯:水流的声音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嗟:叹惋之辞解析:选C。砯,本意是水流的声音,但在这首诗中活用为动词,冲击。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B.①但见悲鸟号古木②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解析:选B。B项,“但”,都是副词,只是。A项,“何”,①疑问代词;②副词,多么。C

3、项,“于”,①介词,表比较;②介词,表对象。D项,“其”,①代词,它;②语气词,表反问语气。下列对这首诗第一自然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奔放雄奇的感情基调。B.诗人以夸张的笔墨描绘了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的情形。由秦入蜀,必经太白峰,自古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其低缺处飞过。C.千里翱翔的黄鹤不能飞渡,轻疾敏捷的猿猴也不能攀援,不言而喻,人的行走就更难了。诗人以夸张、衬托之笔极写蜀道的高不可攀。D.青泥岭为唐人入蜀要道,诗人着重写其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情状和畏惧心理,捕捉了手扪星辰、呼吸

4、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加以摹写,困危之状如在眼前,是写实的手法。解析:选D。青泥岭攀援细节并非写实,而是想象。下列对这首诗第二自然段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选部分开始,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B.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C.诗人运用比喻写逶迤千里的蜀道的奇险风光:“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D.在这段文字中,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惊险万状,令人目不暇接

5、,造成一种排山倒海之势。解析:选C。“比喻”说法错误,应为夸张、衬托。二、语言运用依照下面画线的文字,仿写两句话,要求内容对仗,修辞一致。他的仕途已被黑暗湮灭,他的心灵已被山水涤荡。他呐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道出了他逃避现实的初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从例句看,要引用李白的诗句,分析出诗句的思想内涵。答案:(示例)他慨叹“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叹出了他想入仕途却难入的感伤 他诉说“人生得

6、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道破了他对人生易老、壮志难酬的感伤.请从下列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中任选一组,说明你更喜欢其中哪一位,并陈述理由。要求:①对所选组中两个人物或形象进行比较。②不出现常识性错误。③字数在50~70字之间。第1组:孔子与庄子。第2组:项羽与刘邦。第3组:李白与杜甫。第4组:林黛玉与薛宝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语句表达准确、得体、连贯的能力。解答时看清题干要求,对两个人物进行对比时,不必面面俱到,只要说出喜欢的理由即可。答案:(示例1)孔子与庄子——我更喜欢庄子。喜欢他持竿不顾曳尾于途的悠然,喜欢他舍功利弃名禄的超然,喜欢他乘云气御飞龙的自在,更喜欢他击水千里、神游万里的逍遥。(示例2)项羽与刘邦——我更喜欢项羽。壮志凌云而不得实现,英勇神武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