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1)

《 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1)

ID:29667671

大小:63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22

《 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1)_第1页
《 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1)_第2页
《 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1)_第3页
《 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1)_第4页
《 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1)_第5页
资源描述:

《《 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顺乎世界之潮流【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教学重点】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思想的变化历程。【教学难点】“中体西用”和西学东渐的思想阻力。一、独学指导:1.知识指导:2.独立学习:3.抛砖引玉:【抛出问题】【引出问题】1).对“睁眼看世界”新思想的评价2).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成因及评价3).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主张的异同二、互学引导:生生互学:师生导学:-:1).对“睁眼看世界”新思想的评价2).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成因及评价

2、3).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主张的异同三、活学辅导:1、举一反三:(1).下图是一份开销清单,开具这份清单的人可能是(  )杂支清单购大鱼雷艇等项 7434.887787两 购驾驶学生应习各种洋书 726.148两购后膛钢炮 965.839635两 北洋水公费银 1576.6666两A.林则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2).王国维在谈到清代学术时说:“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咸之学新。”下列各项中体现“道咸之学新”的是(  )A.编纂古代最大的丛书        

3、   B.早期反封建思想产生C.师夷制夷思想的形成           D.托古改制思想的传播(3).“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该作者最主要的政治主张是(  )A.中体西用      B.遵循古制      C.君主立宪    D.民主共和(4).1916年,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

4、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则材料实质是(  )A.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B.反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的理念C.指出宣传西方启蒙思想的缺陷      D.提倡马克思主义(5).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对这段话解读正确的是(  )A.认为科学技术是历史进步的决定性因素B.这一说法体现了阶级分析的方法C.强调评价历

5、史事物应从具体的历史环境出发D.肯定“中体西用”是合乎历史规律的2、疑难解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二 自台事后(即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陈涉辍耕于陇上……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三 大借洋款,以举庶政。——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四 使戊戌变

6、法不致被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胡适《留学日记》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其理论根据是什么?(2)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康有为为维新变法提供的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是什么?(3)材料二、三反映了维新派对农民和帝国主义各持怎样的态度?(4)材料四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5)戊戌变法运动在历史上有何影响?答案1.独立学习: ①闭关锁国 ②鸦片战争 ③抵御外来侵略 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⑤四洲志 ⑥海国图志 ⑦师夷长技以制夷 ⑧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 ⑨师夷长技以自强 ⑩中学为体

7、、西学为用 民族资本主义 民族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民族矛盾尖锐 孔子改制考 变法通议 变法 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专制君主 天演论 进化论 爱国主义 君主立宪 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1894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合众政府 1905 建立民国 1907革命建立共和政体民主思想舆论君主立宪1912民主共和国2.抛出问题:1).对“睁眼看世界”新思想的评价消极:由于这个时期中国人刚刚从闭关锁国的状态下惊醒,不仅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认识是肤浅和感性的,而且对本国封建主义的认识同样也是不深刻的。他们不懂得中国在

8、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源是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更不知道挽救民族危机的根本出路就在于改变这种制度。而林则徐、魏源他们也不可能超越这个时代的局限,再加上阶级属性的束缚,使他们爱国,却与忠君相联系;他们有维新的倾向,却维护旧的统治秩序;他们想有所改革,却意在延长清王朝的寿命。所以他们的主张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也没有付诸实施,在当时的社会影响也非常有限。积极:他们却开启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