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2)

《 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2)

ID:29931601

大小:4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5

《 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2)_第1页
《 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2)_第2页
《 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2)_第3页
资源描述:

《《 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顺乎世界之潮流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和掌握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了解和掌握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民主革命派的思想主张、基本活动和结果;②通过对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过程内容的的理解和运动失败原因及历史意义的分析,逐渐形成综合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对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比较和评价,形成对二者清楚的认识,并形成辨别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③初步认识近代中国

2、人对西方的认识和学习是个逐步深入和提高的过程,而且历史发展的进程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先进人物的思想和主张并不一定被同时代的人欣赏或接受的历史事实。(2)过程与方法:①教师通过重点讲述的方法,介绍各个时期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突出他们超越自己时代的地方,引导学生准确评价历史人物。②引导学生结合以前所掌握的知识,分析本节内容所涉及的思想产生的原因,对推动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法,认识这些先进人物的开拓精神及时代带给他们的局限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受先辈们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3、与富强,前赴后继的,不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勇气。体会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②通过对先进人物思想和事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一种责任心,努力做一个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在先辈们努力奋斗的基础上早日把中国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③通过学习认识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培养追求真理,克服困难,实现人生理想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课时:1.5课时。重点难点:重点: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难点: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4、教学建议:1、导入:可引导学生回顾高中历史必修一中有关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状况的内容,使学生了解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背景。2、有关“睁眼看世界”一目,建议教师:(1)引导学生回顾有关鸦片战争前后的内容,分析睁眼看世界的原因。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很久以来,西方人来华都被称为到天朝上国朝贡。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日趋衰微,阶级矛盾不断尖锐,政府财源枯竭,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加紧对外扩张。鸦片战争中,天朝上国被一个西方岛国打得一败涂地,使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

5、冲击。一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开始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了。他们开始睁开眼睛去看看陌生的外部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2)了解睁眼看世界的倡导者──林则徐、魏源及其主要思想①林则徐不仅是最早抵抗西方侵略的民族英雄,也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在官署中设立译书馆,组织人员搜集、翻译西方国家的书报,注意研究各国情况、动态。他主持编译和审订了《四洲志》,介绍了世界5大洲30余国的历史、地理和政情。还摘译了《各国律例》。《各国律例》和《四洲志》就是为抗英斗争制定政策的参考。另外也注意收集

6、外国科学技术的知识,是为改变军事落后状况服务的。在鸦片战争中,他发现英国侵略军“船坚炮利”,就立即以改革家的胆识,设法购买英制船炮。并加以仿制,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林则徐提倡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②魏源根据《四洲志》等书,广泛搜集中外文献资料,编成《海国图志》一书。这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之道的启蒙之作。它系统介绍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介绍并传播西方先进技术;;还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这为

7、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这促使人们开阔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了解世界,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3)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了解这一时期,其他的爱国人士学习西方的状况。如:徐继畲的《瀛寰志略》和姚莹的《康輶纪行》。3、关于“维新变法”一目,建议教师:(1)了解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原因:洋务运动的开展、民族资本主义的想起和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传入。教材未介绍早期维新思想,教师可以补充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在经济上、文化上、政治上的主张,并说明其积极意义——为维新变法思想作了思想

8、理论上的准备和两点局限性:一是没有完整的理论;二是没有付诸行动,由此引出康梁的维新思想。(2)重点理解19世纪90年代进一步发展了的维新思想。①引导学生归纳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各自的观点和对封建思想的冲击、近代思想解放的贡献。②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托古改制。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指出:近代中国,儒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