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赋专题研究》word版

《汉赋专题研究》word版

ID:29737419

大小:116.00 KB

页数:62页

时间:2018-12-22

《汉赋专题研究》word版_第1页
《汉赋专题研究》word版_第2页
《汉赋专题研究》word版_第3页
《汉赋专题研究》word版_第4页
《汉赋专题研究》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赋专题研究》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肆肇莆蚇肂肇葿薀羈肆汉赋专题研究第一节:赋的开放性界说——由语义的赋转变为文体的赋赋,本意为取、敛。《尚书·禹贡》:“任土作贡。”疏云:“赋者,自上税下之名。谓治田出谷。故经定其差等,谓之厥赋。”《禹贡》又云:“厥土惟白壤,厥赋惟上上错。”传云:“赋谓土地所生,以供天子。”疏云:“赋者,税敛之名。”所谓“赋者,自上税下之名”,“赋者,税敛之名”,就明确地告诉我们,赋字的本义是取、敛。这个本意,在春秋时代,人们普遍地使用着。如《左传》、《国语》等所用的赋字,均是其本义。周人在朝聘燕享中,往往引用古诗以表达意见,暗示态度,称为“赋诗言志”,所谓“

2、赋诗”,本义即是取诗来用,同时“赋诗”之赋字,又增加了一个“诵读”的意思。《国语》载赋诗三次,《左传》载赋诗三十次。由此可见,所谓“赋诗言志”,第一个意思就是说把古诗取来,用以表达自己的意见态度,这个意思,还是赋字的本义。这里顺便说一下,春秋时的赋诗言志,建立在双方对诗的意思相同理解的基础上,所以何人,他们自己赋诗或听人赋诗,都不须另加解释。这说明在春秋时,人们对《诗》的理解是一致的,这些《诗》,似乎早就被汇集了,而且流传很广,是卿大夫们熟知的。赋诗的赋字,第二个意思是“诵”。我们知道,《诗》在周代本来是人乐歌唱的,《论语·子罕》:“子曰:吾

3、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墨子·公孟》:“儒者诵诗三百,絃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有人以为,雅颂配乐可歌,国风则大部分不可歌。此说谬矣。墨子所言“三百”,殆即今尚得见的《诗》三百篇,既云“歌诗三百”,则春秋时国风可歌不成问题。又,国风既为土风,即民间歌曲,民歌所以称为“歌”,就因为它们在民间被歌唱,民歌的这种特点迄今未变。民歌的乐调(曲牌、曲调)未必很多,但歌词却可以很多,同一乐调可以配合多种歌词。总之,《诗》三百在春秋时可以入乐歌唱,殆不成问题。但是,朝聘燕享中“赋诗言志”,乃是个人根据当时环境的需要和个人的意思临时选择的

4、,因之随意性较大。因此,个人赋诗的时候便不能配乐也不用歌唱,而是以口诵读的。这样,在长期的赋诗实践中,“赋”字便从“取”的本义里引申出了一个“诵”的意义,这便是“不歌而诵谓之赋”这个说法的由来。因此,“赋诗言志”便同时有了两个相关涉相联系的意义:取、诵。(断章取义)到了战国时,由于血缘宗法分封制的崩坏,建立在宗法分封制基础上的礼乐制度也随之坍塌,这就是所谓的“礼崩乐坏”。在这种局面下,诸侯力争,聘问歌咏不行于列国,于是学诗之士逸在布衣,贤人失志之赋就出现了,人们把那些学诗之士作的不入乐歌唱的“诗”称之为“赋”,“赋”便成为了文体之名。这一转变

5、有何证据呢?且看最早以赋名篇的作品。现知最早以赋名篇的是荀子,他所作《赋篇》包括《礼》、《智》、《云》、《蚕》、《箴》五赋。这五篇赋,从形式上说与《诗》无异,它们所以被称为“赋”而不称为“诗”,根本原因在于它们不入乐歌唱。荀子《赋篇》的出现,标志着赋这种文体的成立。这些作品所以被称为赋,显然是要把它们同可以入乐歌唱的“诗”加以区别。正因为此,所以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诗赋略》中说:“不歌而诵谓之赋。”“不歌而诵”,不但说明了春秋时“赋诗”的实际是口诵,而且从另一角度说明了赋这种文体所以得名的原故。班固《汉书·艺文志》是取刘向的《七略》而成的,

6、这说明,在西汉,人们对赋体的取意以及它与诗的关系相当清楚。概括起来说,赋的本义是取、敛,后来在赋诗言志的实践中,引申出了诵读的意思,最后把战国时人们作的不能入乐歌唱的诗称之为赋。这就是语义的赋演变为文体的赋的过程。第二节汉赋与《诗经》赋作为一种文体,《诗经》是它的一个重要来源。对此,班固曾有过明确的说法:“赋者,古诗之流也。”(《文选·两都赋序》)这就是说,赋体文学是《诗经》的流变。那么,“诗”是如何流为赋的呢?对此,班固承刘歆《七略》之说,有所论列。他说: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言感物造端,才智深美,可与图事,故可以

7、为列大夫也。古者,诸侯卿大夫交接邻国,以微言相感,当揖让之时,必称诗以喻其志,盖以别贤不肖而观盛衰焉。故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也。春秋之后,周道坍坏,聘问歌咏不行于列国,学诗之士逸在布衣,而贤人失志之赋作矣。大儒孙卿及楚臣屈原,离谗忧国,皆作赋以风,咸有恻隐古诗之意。(《汉书·艺文志》)班固所述刘歆的这段话非常重要,从两个方面说明了诗(即古诗,亦即《诗经》)与赋的关系。第一,从赋这种文体的取意,说明了赋是由“诗”演变来的,赋是“诗”之流,“诗”之变。按照这里的说法,“诗”流为赋经过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古者卿大夫交接邻国”,互相揖让称诗喻

8、志,这是春秋及春秋以前的情况,称诗喻志,是为了微言相感,别贤不肖而观盛衰。称诗喻志即“赋诗言志”,赋诗只以口诵读而不配合乐调而歌。第二个阶段则是春秋以后,因为礼崩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