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第五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医学免疫学第五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ID:29752001

大小:77.76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2-23

医学免疫学第五版课后思考题答案_第1页
医学免疫学第五版课后思考题答案_第2页
医学免疫学第五版课后思考题答案_第3页
医学免疫学第五版课后思考题答案_第4页
医学免疫学第五版课后思考题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学免疫学第五版课后思考题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免疫应答的种类及特点免疫应答: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可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他们在获得方式、识别特点和效应机制等方面均不同。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获得形式先天性、无需抗原激发获得性、需接触抗原发挥作用时间早期而快速,<96h>96h(4d)免疫原识别受体PRR(MR、SR、TLR)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由细胞发育中基因重排产生多样性免疫记忆无有是否克隆扩增否是识别抗原成分病原体表面共有而特定成分特异性抗原肽成分组织屏障、固有免疫细胞、固有免疫分子T细胞及细胞免疫系统B细胞及体液免疫系统2、简述中枢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骨髓的功

2、能:髓样祖细胞→粒细胞、单核、DC、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产所: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淋巴样祖细胞→B、T、NK细胞②B细胞和NK分化发育的产所③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主要产所:抗原再次刺激记忆B细胞(在外周)→活化B细胞随血液或淋巴返回骨髓→B细胞在骨髓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IgG,释放入血。(注:外周免疫器官如脾脏和淋巴结也是再次应答产所,但其产生抗体速度快而持续时间短,不是血清抗原主要来源——主要来自骨髓。)胸腺的功能:①T细胞分化成熟的产所:经过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经过阴性选择获得自身耐受性②免疫调节:胸腺基质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和

3、胸腺肽类分子,促进胸腺和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促进免疫细胞(特别是T细胞)的发育。③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阳性选择后的T细胞的TCR若与胸腺基质细胞表面的自身pMHC高亲和力则被消除。试述淋巴结、脾和肠粘膜相关淋巴结的功能淋巴结: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75%,B25%)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结深皮质区的HEV脾脏(胚胎时期造血器官、人体最大外周免疫器官):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60%,B40%)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MALT:参

4、与粘膜局部免疫应答其中的B-1细胞产生分泌IgA,抵御病原微生物。淋巴细胞再循环?其生物学意义?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生物意义:补充新的免疫细胞、增加与APC接触的机会、将免疫信息传递给其他免疫成分。Ag试述抗原的基本特性异物性和特异性。异物性:异种异物、同种异体异物(如同种异体移植物)、自身物质(恶化、衰老、死亡的自身组织和胚胎期未与免疫活性细胞接触的成分如精子、脑组织、眼晶状体P、甲状腺球P),亲缘关系越远,组织结构差别越大异物性越大,免疫原性越强。特异性:某一特定抗原只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定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

5、胞,并仅能与该抗体或淋巴细胞专一性结合,因每个抗原中存在抗原表位。试述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其结构基础是抗原表位。抗原表位:Ag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常由5-17AA残基或5-7多糖或核苷酸残基组成。抗原的抗原表位的总数叫抗原结合价。根据抗原表位的结构特点可分为顺序表位和构象表位。根据淋巴细胞识别不同可分为B细胞表位和T细胞表位。T细胞表位B细胞表位识别表位的受体TCRBCRMHC分子参与必须无需表位性质处理后的线性短肽天然多肽、多糖、LPS等表位大小CD8+T:8-12AACD4+T:12-17AA5-17AA,5-7多糖、核苷酸表位类型线性表位

6、线性表位、构象表位表位位置抗原分子任何位置抗原分子表面顺序表位/线性表位:连续线性排列的短肽构成,T细胞表位和部分B细胞表位。构象表位/非线性表位:短肽、多糖或核苷酸残基在空间上形成的特定结构。试比较TD-Ag和TI-Ag的特点TD-AgTI-Ag组成B细胞和T细胞表位B细胞表位结构特点复杂,要与MHC分子结合简单,不需与MHC分子结合化学性质蛋白质多聚蛋白、LPS、细菌多糖抗体类型IgG为主低亲和力的IgM免疫记忆有无免疫应答类型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活化B细胞B-2细胞B-1细胞免疫耐受不易易影响抗原应答的主要因素一、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1、化学性质:P

7、、糖蛋白、脂蛋白、多糖类、LPS及肿瘤细胞的DNA、组蛋白1、分子量大小:>10KD,分子量大的免疫原性强2、结构复杂性:含芳香族AA的Ag免疫原性强。3、分子构像:抗原表位4、易接近性:抗原表位被淋巴细胞受体接近容易程度,易接近免疫原性强5、物理状态:颗粒性抗原免疫原性强一、宿主方面的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及健康状态二、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抗原进入机体的数量、途径、次数、两次免疫的间隔时间、佐剂的应用和类型。佐剂:要适量,太高或太低易造成耐受;弗氏佐剂诱导IgG,明矾佐剂诱导IgE免疫途径:皮内>皮下>腹腔注射、静脉注射>口服(耐受)试述超抗原与普通抗原

8、的异同点超抗原普通抗原T细胞反应频率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