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历史文化之价值

略论历史文化之价值

ID:29783560

大小:130.1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3

略论历史文化之价值_第1页
略论历史文化之价值_第2页
略论历史文化之价值_第3页
略论历史文化之价值_第4页
略论历史文化之价值_第5页
资源描述:

《略论历史文化之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选取日期][

2、UserMicrosoft海南大学课程论文海南大学课程论文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制知识题目名称:略论历史文化之价值学院:食品学院专业班级:食品科学与工程2班                  姓  名:甄博禧                  学  号:20110801310074评阅意见评阅成绩评阅教师:2011年月日摘要:方今中国之风俗,我们既可知于时事,其实道德日衰,诸类败德之事,触目惊心,其中固有中国媒介之大肆吹涨,个别人物之利益所趋而佐其风焰,然亦当窥一叶知秋,我国民之社会文化风俗之势实已经呈下滑之态势。而遍观历

3、史,此类事迹可以曾多次发生,于历史春秋上寔繁有徒,总而言之,即谓缺失相应的历史文化知识所熏陶,民风趋于为私利、无所忌惮之途,从根本上而言,是教育体制在相当程度上的缺失,是我们这一大社会缺乏对历史知识的尊重、了解而致使的。若如国民对我国家历史有稍稍的深入了解,必当怀有虔诚之道德之心。所谓“君子之国”也,五千年来无不视历史之教养为国计民生首要务所致,而今之局势,亦可谓是历史文化普及失当,甚而缺失致国人失德了。由此而目之,则是历史文化之价值之宏大,绝非表面上之所呈现,而更应有其展现之途!关键字:历史文化道德问题教育体制历史知识的价值民风引言:自古以

4、来,历史文化的教养皆是是历朝历代所极为重视的一个必然举措,这不仅因为其关乎到国家人才之培养,更重要的是其陶民风、重道德的一个极为重要步骤,任何缺失文化自有历史文化认识的民族,必是不得长久之族。第一章历史与中国华夏之关联1.1历史之始身中国人缺少宗教,准确地说,缺少形式宗教,缺少外在的超越信仰,但中国人不是没有超越的时刻,不是没有道德的坚守。在别人那里,由宗教提供的东西,我们这里,由历史提供。我们相信,人可以通过他的德行、言论或功业来成就一生的价值,来流传后世。我们不相信末日审判,我们相信历史的审判。我们不相信有公正的上帝,我们相信有公正的历史

5、。我们不相信有天堂地狱,好人死后会升天堂永享至福,坏人死后会下地狱永遭惩罚,我们相信历史,相信好人能流芳百世,坏人将遗臭万年。而史料亦证实,中国之历史起始,启初确实与宗教祭祀有极为重要之关系,当时之主祭,可以说是一种于古代时的相当于今天国家的总理一般的地位。和其它文明古国相比,中国有着最悠久、最丰富、最连续、最完整的历史记录。自华夏民族有其文字创造之日起,历史即已成为其必不可或失的一重要之极的部分,有史为鉴可知,无论是甲骨文之始的夏后氏世代,还是其后之殷商、姬周世代,历史早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古代之史官、史籍更兼任为教养贵族友学,录载王家

6、、公侯言行、主祭祀(太常官)等等重要传承之事,是古代极其重要的“王学”,亦是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最主要的内容。孔子辑《春秋》,左氏作《左传》等,皆为当时之了不得之大事,而一切史籍资料,在相当一部时间内只能由贵族阶层所掌控,此亦是当时一个极为重要的事情。至于后来孔子下授“王学”于平民阶层,至其能了识史料者,不过七十二人尔,却成为“至圣先师”,何也?皆在于打开了华夏教育之先层,传播知识与文化,使之广泛地播散于平民阶层,便我民族遂次摆脱原先之低下无能之生产力,而又使社会层次、建制更易、政治变革以去茧化蝶之势,迅速发展。其下战国百学,诸子百家,再及后来

7、知识之普及,国人思想之不断变化,国家制度之发展,国家之大一统思想等,更是受之影响极深。此亦可以毫不吝啬对于此等首开文化先声之举之褒扬,正是因为这种举措,以使华夏民族得以快速的发展,从而领先世界将近二千年。而于此,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历史是我们华夏民族大发展之极为重要的由来。1.2历史于故代国人的观念与价值跟其他国家的史书相比,中国的历史写作至少有两个特点:1、它坚持真实性,不畏权势,秉笔直书;2、它强调道德裁判,春秋笔法,意含褒贬。我们可以看到,经过一百多年的现代转型,这种史官文化,这种史书写作传统仍未中断。即使有意识形态史观或党派史观的横切,

8、但中国人仍接近并洞察到了历史的真相;比如抗战、抗美援朝、反右、三年灾害等等,有这些那样的禁区,但今天的中国人仍像无师自通地了解理解了那些历史阶段。对其中活跃的历史人物,中国人也寄予了相当的同情。对历史或历史写作的这种信念,相信历史所具有的审判和拯救功能,可能是中国人的生命哲学之一。像孔子之道不行于世的时候,他就退而写史,他作春秋而乱臣盗贼子惧。像司马迁遭受男性奇耻大辱,隐忍苟活,也在于他相信历史的拯救,他可以藏之名山,传之后人,以待来者。秦桧设计害岳飞,一度犹豫不决,怕死后遭唾骂。像文天祥从容就义,他的精神支柱就是留取丹心照汗青。文革中,刘少

9、奇遭陷害,百口莫辩,只能用一句话安慰自己及妻子儿女,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至于其他人,陶铸、彭德怀、陈毅这些人,他们也曾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了一个党或一个领袖,但在他们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