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前方 同步练习1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前方 同步练习1

ID:29784758

大小:60.0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3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前方 同步练习1_第1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前方 同步练习1_第2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前方 同步练习1_第3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前方 同步练习1_第4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前方 同步练习1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前方 同步练习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前方同步练习1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流露(lòu)  露珠(lù)露马脚(lòu)    B.召唤(zhāo) 崔颖(hào)坠入泥潭(zhuì)    C.按捺(nà)  坑洼(wā)漫无尽头(màn)    D.憔悴(qiáo) 惦念(diàn)粗犷豪放(kuàng)  解析:A项的流露(lòu)应读为(lù);B项中的召唤(zhāo)应为(zhào);D项中的粗扩豪放(kuàng)应为(guǎng)。  答案:C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迁徒  壁滩  寂灭

2、  奋蹄挺进    B.山涯  憔悴  按捺  惶惑茫然    C.惦念  颠簸  抛锚  温馨安宁    D.旷野  焦燥  篇幅  索然无味  解析:A项中的“迁徒”;应为“迁徙’B项中的“山涯”应为“山崖’;D项中的“焦燥”应为“焦躁”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我们的班长德高望重,这次被选为全市优秀共青团员。    B.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真是日新月异,让人目瞪口呆。    C.吴华迎着再次前来家访的老师激动地说:“您能不顾疲劳,三顾茅庐,太使我感动了。”    D.一桩手法隐蔽的盗窃

3、案,经过一番缜密、深入的侦查,终于水落石出了。  解析:A句用“德高望重”不当是因为不分语义轻重。B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是令人欣喜的,“目瞪口呆”的含义应是“令人惊恐的”。C句用“三顾茅庐”,不合人物身份、人物关系和事件性质,家长或学生说“三顾茅庐”显然不得体。  答案:D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公园里很平静,因为这是金秋游园的最后一大,所以游人很少。    B.经过培训、考核合格的上海市78名市场管理人员获得执法证,首批人才市场执法官开始上岗。    C.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为了让边区人民系统地学习和

4、宣传毛泽东思想,决定出版《毛泽东选集》。    D.转眼到了第二年夏天,一场不幸的噩运突然降到石家的头上。  解析:A.用词不当,“平静”一般指心情、气氛。C.“系统地”“宣传”,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D.“噩运”指坏运气,“不幸”与“噩”意重复,即定语多余。  答案:B  二、阅读训练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人们早已发现,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②坐在这辆车里的人们,他们将在这样一辆拥挤不堪的车里,开始他们的旅途。③我们可以想象着:车吼叫着,在坑洼不平的路面上颠簸,把一车人摇得东歪西倒,使人一路受着皮肉之苦。④那位男子手托下巴

5、,望着车窗外,他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个将要开始艰难旅程的人所有的惶惑与茫然。⑤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也出现过这种拥挤的汽车。⑥丰子恺先生有篇散文,也是专写这种老掉牙的汽车的。⑦他的那辆汽车在荒郊野外的半路上抛锚了,并且总是不能修好。⑧他把旅途的不安、无奈与焦躁不宁、索然无味细细地写了出来:真是一番苦旅。⑨当然,在这天底下,在同一时间里,有许多人也许是坐在豪华的游艇上、舒适的飞机或火车上进行他们的旅行的。⑩他们的心情就一定要比在这种沙丁鱼罐头一样的车中的人们要好些吗?如果我们把这种具象化的旅行,抽象化为人生的旅途,我们不分彼此,都是苦旅者。  5

6、.这一段可以分成三层,试根据提示概括每一层的主要意思。  第一层:(①~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③~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归纳层意有助于正确理解文章内容,因此,这是阅读文章的一项基本手段。通常有两种基本方法:一是摘取中心句法,二是叠加法,即把各个句子的意思相加在一起,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当然,在概括层意的时候,往往还要考虑

7、到表达方式的运用,考虑到句子之间的内在关系。  答案:第一层:人生的实质是一场苦旅。第二层:具体描述旅途之苦。第三层:每一个人都一样,都是苦旅者。  6.说一说加点的车辆各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人们早已发现,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坐在这辆车里的人们,他们将在这样一辆拥挤不堪的车里,开始他们的旅途。我们可以想象着:车吼叫着,在坑洼不平的路面上颠簸,把一车人摇得东歪西倒,使人一路受着皮肉之苦。  解析:在哲理性的话语与日常生活场景的语句转换过程中,一些表面上相同的词语,其含义也会悄悄发生变化,阅读中仔细地体会。  答案:前两个“车”都是一种抽象

8、意义的人生之车,后两个“车”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之车。  7.引述钱钟书与丰子恺两位先生的文章,其目的是什么?  解析:本文虽然是一篇散文,但在分析观点时,作者也注意运用恰当的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