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3古代商业的发展9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 1.3古代商业的发展9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ID:29796738

大小:64.0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3

高中历史 1.3古代商业的发展9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_第1页
高中历史 1.3古代商业的发展9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_第2页
高中历史 1.3古代商业的发展9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1.3古代商业的发展9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考点】“市”的形成与发展,主要的商业城市与著名的商帮,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考点解读】一、“市”的形成与发展1.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和。2.秦汉时期:商品流通范围广泛,一些大城市里都设有专供贸易的“市”,并且有严格的时间、空间限制。3.隋唐时期: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大运河开通,使商业贸易繁荣。长安城的市分东市(商贾云集)和西市(胡俗流行),仍有严格的限制;但到唐后期,这种限制逐渐被打破,除商业都市外,且也有一定的发展,也相继问世。4.宋元时期:商业繁荣,

2、步入新的高峰期。“市”的限制被彻底打破。二、主要的商业城市1.春秋战国时期:商品交换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如一些诸侯国的都城)。2.秦汉时期: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等都发展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3.隋唐时期:黄河流域的长安、洛阳,长江流域的扬州、益州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4.宋元时期:宋朝的开封、临安,元朝的大都、杭州等都是著名的商业中心,泉州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三、著名的商帮明清时期:实力最强的商帮是和,他们都以盐业起家,后发展多种行业,并走出国门,进行海外贸易。四、古代中国

3、商业发展的特点1.起源:商业起源很早(商周时期),并且在不断地发展。2.地位:商业发展以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基础,且受到政府的限制(重农抑商),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但总趋势是逐步放松。3.趋势:商业活动逐步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即“市”与“坊”的界限逐渐被打破并一改日中为市的限制。4.形式: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并逐步渗透到农村(草市),此外还有夜市和晓市等。5.成就:对外交流频繁,成就突出,主要商品为丝绸、陶瓷、药材、纸张等。6.货币:货币使用趋向形式统一,便于携带。【难点

4、解析】1、列举两宋时期我国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的表现,并分析繁荣的原因?表现:①城市商业繁荣:城市中“市”“坊”的界限被打破。著名的城市有开封、临安。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草市、夜市昨夜相连。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督。②商业税收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③货币的发展:纸币的出现和使用地区扩大④边境贸易发达:在与少辽、夏、金相邻的边境地区设榷场,进行双边贸易。⑤对外贸易发达:两宋时与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等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南宋时,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国库财富的重要来源之一。原因:①唐代后期,坊和市的界

5、限逐渐被打破②交通畅通③纸币的出现④政府对贸易的重视2、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性特点①从城市功能看:唐代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②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如宋代打破坊市制.且晓市、夜市出现。③从数量和规模看:到明清不仅规模巨大的都会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大量中小工商业市镇,其商业繁荣,.人口密集。④从地区分布看: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成相应变化,明清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都分布于江南。⑤从城市的地位看:城市经济始终是农耕经济的补充,不占主导

6、地位。【易混点拨】1.草市是指农村的集贸市场,唐朝就有了;早市、夜市,是城市的表现,宋时广泛出现;纸币、瓦子等都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反映。2.“柜坊”的职能不是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所(它们叫邸店),而是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3.明清的商帮是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会馆的发展(中国会馆,肇始于明代前期)。4.宋朝以前的市是建立在县治以上的城市,并设在特定的位置。5.宋朝的市不是不受政府管理,而是不再受政府直接监管。6.唐朝时政府就设有专管对外贸易的市舶使。7.宋朝的四大商业名镇是

7、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和朱仙镇。【同步精炼】1.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B.商品经济活跃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明代徽州商人佘文义“……少贫困,……辛勤以振其家。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利行人。”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商人的优良品质是①勤俭致富②乐善好施③注重诚信

8、④守法经营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3.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    A.工官监管的夜市   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 C.物流通畅的草市       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4.《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笫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这两则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