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9.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 9.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ID:29797875

大小:72.5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3

高中历史 9.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高中历史 9.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高中历史 9.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9.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学习方法点拨1.本课讲述了戊戌变法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教材从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清政府统治危机的深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三个角度进行了阐述。2.在学习时,要注意上述三个问题同戊戌变法之间的内在联系。3.面对中华民族的危机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爱国人士提出了进行社会改革的要求。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兴起奠定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教材自学导引与解读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背景⑴《①》签订后,日本侵略势力开始进入中国。⑵欧美帝国主义列强扩大对华政治侵略与②。2.表现⑴经济侵

2、略—一以③为主A.奴役性借款:清政府向俄、法、英、德等国举借附有④条件的大借款。B.争夺在中国⑤和开采矿山的权利。C.开设⑥。D.开设⑦。⑵政治侵略——瓜分中国A.强占租借地和划分“⑧”。B.美国提出“⑨”政策。3.影响: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⑩。【拓展点拨】19世纪未,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进行资本输出和瓜分方式的改变,并不意味着侵略的放松,而是适应和更加便利帝国主义国家侵略扩张的的需要;各帝国主义国家在对中国资本输出和瓜分的地区、程度差异很大,矛盾不断,相互妥协和争夺。【自我校对】①马关条约;②经济掠夺;③资本输出;④政治;⑤修筑铁路;⑥银行;

3、⑦工厂;⑧势力范围;⑨门户开放;⑩危机;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1.财政危机⑴原因A.从1896年起,偿还借款。B.各地的①。⑵应变措施:A.增加②等旧税的征收额度;B.降低官员薪俸;C.裁减③,节省军费开支;D.加强鸦片税的征收,增加④以及扩大纳官等。⑶结果:A.遭到官员的抵制,成效甚微。B.转嫁负担,激化矛盾,加剧⑤。2.政治危机:阶级矛盾和⑥更加激化。【拓展点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要求清政府增加偿还借款的本息;各地的自然灾害不断,不得不增加经费兴修水利和赈灾,这些引发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自我校对】①洪涝灾害;②地丁银;③军队;④商

4、税;⑤统治危机;⑥社会矛盾;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原因⑴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的①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②的发展。⑵爱国工商人士发出“③”的呼声与主张。⑶清政府允许2.表现:出现了一些颇具规模的④。3.存在问题⑴民族工业无力与实力雄厚的外国在华资本及其⑤竞争。⑵民族工业面临国内⑥的压迫。4.影响⑴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行⑦,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⑵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⑧运动奠定了基础。【拓展点拨】民族工业的艰难发展,注定了民族资产阶级在发展民族工业的过程中,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存在一定的的依赖性,注定了民族资产阶

5、级在革命斗争中软弱、妥协的一面,这些均严重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自我校对】①自然经济;②中国资本主义;③实业救国;④厂矿企业;⑤廉价商品;⑥封建势力;⑦政治变革;⑧维新变法;重点难点知识解析一、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华方式的变化及其原因是什么?1.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帝国主义国家积累了大量的剩余资本,需要寻求投资场所,而资本输出比商品输出对资本主义的经济掠夺更加有利。2.政治侵略由直接割地改为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这是中国人民多年反抗的结果,也是帝国主义国家相互矛盾的结果,各帝国主义国家既想独占,

6、又反对别国独占,最后只能选择共同瓜分。二、“门户开放”政策同现在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区别是什么?注意从前提、性质、结果等角度来掌握,具体表现如下:1.前提不同⑴“门户开放”政策是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中国主权沦丧的情况下提出的。⑵对外开放政策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国际合作时代,中国政府在中外平等交往,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国家主权的前提下提出的。2.性质不同⑴“门户开放”政策是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政策,是帝国主义国家为了更好地向中国倾销商品,进行殖民掠夺提出的。⑵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符合当今世界经济一体

7、化和国际化潮流的政策。3.结果不同⑴“门户开放”有利于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不利于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⑵对外开放有利于中国引进外资和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三、关于帝国主义列强争相贷款给清政府的目的1.增强在中国的政治地位。例如1895年俄法贷款为俄国势力深入东北、法国势力深人西南开辟了道路。2.控制中国的海关和财政,从经济上掠夺中国。《马关条约》签订后,三次借款都以海关收人为抵押。海关年收入是清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因此,控制海关就可以左右中国财政,保证对中国资本输出的安全。同时,还可以垄断中国进出口贸易。3.进一步从政治

8、上控制中国。三次大贷款都明确规定,不准提前还清,说明帝国主义不但追求经济利益,而且追求政治特权。4.获取巨额利润。四、如何评价“实业救国”?评价问题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