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ID:29802231

大小:103.56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2-23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一、教材分析“创新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标志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步的科举制就是在这一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的。《科举制的创立》就重点讲述了科举制度的确立、健全和完善。科举制成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它从创立到清朝末年结束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材介绍隋唐时期政治经济繁荣情况的基础上,推出了这一专题课,为后面课程中理解辉煌的隋唐文化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教学对象分析七年级的学生,自我表现欲强、思维活

2、跃,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技能。科举制作为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列为一个专题学习,对初一学生来说有些困难,如果单凭教师讲述,不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就要充分利用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调动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鼓励他们层层深入去探究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及影响。三、教学目标◆课标要求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的社会原因,培养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2.了解与科举制有关的进士、明经、殿试、状元等相关历史名称和知识点。3.了解科举制的创立对隋唐社会带来

3、的影响及对后世中国产生的巨大影响,培养思维能力、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4.了解科举制度对世界文明社会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归纳,认识到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重要制度,影响极为深远。从而不断探究,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合作意识。2.通过分组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或编讲历史故事,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3.通过图片、图表、历史文献等展示,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线索更加清晰。从而产生历史认同感,体验学习的快乐。4.运

4、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拓宽知识面。(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科举制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到科举制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是隋唐社会繁荣和文化绚丽的因素之一,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需要的,从而认识到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四、教学重点和难点及解决方法(一)重点和难点1.重点科举制创立和逐渐完善。2.难点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并对科举制进行客观评价。(二)解决方法1.科举制创立和逐渐完善通过层层设疑、讨论、归纳,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思路。即隋朝的历史任务主要是破旧立新,确立科举制。将选

5、官、用人权力从地方收归中央,突破了门第限制,按考试成绩择优选才。唐朝历史任务是继承发展,健全科举制度。扩大国学规模,扩大生源,增加科目,丰富考试内容,严格考试制度。教师可引导学生按人物顺序编制“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大事记”,掌握科举制度的形成和完善过程。阶 段关键人物主要贡献形 成(隋 朝)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隋炀帝设进士科完 善(唐 朝)唐太宗大大扩充国学规模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将诗赋作为考试内容2.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并对科举制进行客观评价通过学生查阅资料、讨论及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对科举制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隋唐扩

6、展到后世,从中国扩展到世界,从而能够全面辨证的分析和评价科举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一:科举制出现的背景。同学们知不知道在科举制出现以前,国家通过什么制度来用人呢?(九品中正制)。曹魏政权建立之后,采取了九品中正制来选拔人才。这个制度就是通过品评,将人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朝廷任命中正官到各地主持品评。被评为上等的人士将被荐到各级政府中去做官,这就是九品中正制度。这一制度赋予中正官考察各地士人的权力。在初期,他们在品评人物时也还比较注意人才优劣和舆论的褒贬,使朝廷多少能够掌握一

7、些选官权力。但九品中正制,只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差别,在当时,普通劳动者是没有资格参加品评的。曹魏后期,九品中正制开始发生变化,它很快就被势力雄厚的门阀世族所把持。这些豪门大族世代为宦,把持了所有的高官显职,各级中正官也由他们任命或直接担任。慢慢的,九品中正制便发展成为把门第出身作为品评的唯一标准了,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从此,九品中正制就成了豪门士族手中的工具了。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重新走向统一和空前繁荣昌盛的时期。随着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的重建,最高统治都要求从地主阶级中广泛地吸收有才干、高素质

8、的官吏充实到政府各级行政机构中去,以巩固统治,巩固中央集权。同时,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望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按门第高低选用官吏的九品中正制,已不能适应这种需要。时代需要一种更科学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在这种情况下,科举制便应运而生。导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