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地区)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集训3 酶和atp

(全国卷地区)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集训3 酶和atp

ID:29808491

大小:470.56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8-12-23

(全国卷地区)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集训3 酶和atp_第1页
(全国卷地区)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集训3 酶和atp_第2页
(全国卷地区)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集训3 酶和atp_第3页
(全国卷地区)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集训3 酶和atp_第4页
(全国卷地区)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集训3 酶和atp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国卷地区)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集训3 酶和atp》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酶和ATP1.如图Z31表示淀粉酶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催化淀粉水解时,淀粉的剩余量和反应时间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图Z31A.若实验条件为不同温度,则a曲线对应的温度可能为最适温度B.若实验条件为不同pH,则c曲线对应的pH条件下,酶已失活C.若实验条件为不同的酶浓度,则a曲线对应的酶浓度最大D.若a、b、c分别表示加入K+、蒸馏水、Mg2+,则c曲线表明Mg2+对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2.为了比较两种不同洗衣粉中添加的蛋白酶(分别为甲酶、乙酶)对温度和pH的耐受能力(即保持一定活性

2、的范围)的差异,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实验结果如图Z32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图Z32A.甲酶对温度的耐受范围比乙酶大B.乙酶对pH的耐受范围比甲酶大C.两种酶都耐受碱性条件,在酸性条件下都失活D.在洗衣粉中同时添加甲、乙两种酶一定比只添加一种酶的洗涤效果好3.取5支试管,编号为1~5,分别加入2mL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的H2O2溶液,进行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据表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试管编号12345加入物质蒸馏水锈铁钉生土豆块熟土豆块生土豆块、稀NaOH溶液实验

3、结果几乎无气泡少量气泡大量气泡几乎无气泡几乎无气泡A.1号试管和3号试管对比,说明酶具有高效性B.2号试管和3号试管对比,说明不同种酶的催化效率不同C.4号试管和5号试管对比,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D.本实验不能用来探究酶作用的最适温度4.图Z33表示酶的催化反应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图Z33A.该酶促反应过程可表示为a+b→c+dB.适当增大a的浓度会提高酶促反应的速率C.c或d的生成速率可以表示酶促反应的速率D.若探究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则b的数量就是实验的自变量5

4、.图Z34是同一反应的酶促反应和非酶促反应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Z34A.E1是酶促反应的活化能,A和C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B.E2是酶促反应的活化能,B和D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C.E3是酶促反应的活化能,B和C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D.E2是酶促反应的活化能,A和C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6.酶是细胞代谢不可缺少的催化剂,ATP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图Z35是ATP中磷酸键逐级水解的过程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Z35A.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叶绿体中合成的ATP比线粒体中合成的AT

5、P用途单一B.酶a~c催化的反应中(底物的量相同),产生⑤最少的是Ⅲ过程C.若要探究酶b的最适宜pH,实验的自变量范围应偏酸性D.直接控制酶a合成的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7.光照条件下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部位是(  )①细胞质基质 ②线粒体内膜 ③线粒体外膜 ④线粒体基质 ⑤叶绿体基粒 ⑥叶绿体基质 ⑦叶绿体内膜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②③⑤⑦D.③④⑥⑦8.下列哪项生命活动不会伴随着ATP的水解(  )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B.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C.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Na+快速运

6、输到细胞内D.抗体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9.下列有关酶和ATP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细胞合成ATP时都需要氧气的参与B.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C.酵母菌细胞内CO2的产生过程中都有ATP的合成D.若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则可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10.科学家用含不同浓度NaF的水溶液喂养小白鼠,一段时间后,培养并测量小白鼠红细胞代谢产热量及细胞内的ATP浓度,分别获得产热量曲线(如图Z36所示)和细胞内的ATP浓度数据。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图Z36Na

7、F浓度(×10-6g/mL)ATP浓度(×10-4mol/L)A组02.97B组502.73C组1501.40A.该实验的测量指标是红细胞产热量和细胞内的ATP浓度B.高浓度的NaF组产热量峰值和ATP浓度均低于对照组C.NaF对细胞代谢产生ATP有抑制作用D.该实验采用了空白对照和相互对照11.图Z37中(一)是某课题组的实验结果(注:A酶和B酶分别是两种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请分析回答:        (一)             (二)图Z37(1)分析图(一)的实验结果可知,本实验研究的

8、课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一)结果显示,在40℃至60℃范围内,热稳定性较好的酶是________。高温条件下酶容易失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表是图(一)所示实验结果统计表,由图(一)可知,表中③处应是____________,⑧处应是____________。温度(℃)①②③④⑤⑥⑦A酶活性(mmol·s-1)3.13.85.86.35.42.90.9B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