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第16课时数列的概念教学案文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第16课时数列的概念教学案文

ID:29833306

大小:817.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2-24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第16课时数列的概念教学案文_第1页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第16课时数列的概念教学案文_第2页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第16课时数列的概念教学案文_第3页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第16课时数列的概念教学案文_第4页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第16课时数列的概念教学案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第16课时数列的概念教学案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江苏省响水中学2014届高三数学文科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6课时数列的概念【知识点回顾】1.数列的概念:数列是的一列数,它可以看成是定义在上的函数.2.数列的表示:3.数列的分类:(1)递增数列:(2)递减数列:(3)常数列:(4)摆动数列:4.数列的前n项和:(1)前n项和的定义:(2)前n项和与的关系:【基础知识】1.数列则是数列的第项.2.数列.3..4..5..6..7.已知数列对任意的满足,且,那么=.【例题分析】例1求下面各数列的一个通项:;1,2,1,2,1,2,1,2;数列的前项的和;(4)

2、数列的前项和≠,r∈R).例2已知函数,且.(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求证:.例3已知(1)判断数列;(2)是否存在最小正整数K,使得数列中任意一项均小于K?说明理由.例4.(1)求的值;(2)写出从的递推公式;(3)求数列的通项公式.例5根据下面各个数列的首项和递推关系,求其通项公式:(1);(2);(3).【巩固迁移】1.由数列前四项,归纳出=.2.数列.3..4..5.数列的构成法则如下:如果为自然数且之前未出现过,则用递推公式=.否则用递推公式.则=.6.对于任意都有成立,求的取值范围.7.

3、数列(1)若(2)取数列构成一个新数列.8.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当时满足,数列满足,数列满足.(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的前项和.回顾小结谈谈几种常见的递推数列(一)形如型例1.在数列{an}中,已知,求通项公式。(二)形如型例2.已知为首项为1的正项数列,且则(三)形如)型例3.在数列中,当时,有,求.例4:已知数列中,,,求分析:把两边取倒数,可得,令,则,问题与例相同.解:变形得,令,则.继续变形得:,数列是首项是,公比是的等比数列,所以,所以可得评注:数学解题中往往要打破思维定势,在

4、可能发生的事情中预想不可能,在不可能中寻求可能的解决途径,“以退为进,以进求退”辩证地看待问题,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策略。一般地,型如的递推数列,变形为后,就变成了基本类型。(四)形如型常有以下情形:当时,就是类型;当时,对常见的有三种特殊情况:若(常数);可化为类型(三);;可变形为(其中是确定的常数)则新数列是等比数列.;可将,变形为,设则,新数列转化为类型(三).例.设数列满足 ,求通项公式.例数列满足:,求的通项公式.(五)其它类型例数列中,,。求。例设正项数列满足.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谈谈几种常

5、见的递推数列一.知识概要如果一个数列的连续两项(或几项)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或者)来表示,就称该公式为数列的递推公式;由数列的首项(或前几项),及递推公式给出的数列,称为递推数列。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重要方法。如果说由通项公式给出的数列是直接的、具体的,那么相对而言递推公式给出的数列则是间接的、抽象的。如何实现这种由“抽象”到“具体”的转化乃是我们要研究的核心内容,即求递推数列的通项。二.题型和方法(一)形如型常用“叠加法”,即由递推关系可得系列等式:,将以上个等式相加得:,所以有即为所求。例1

6、.在数列{an}中,已知,求通项公式。分析:表面上递推式不满足该类型,但若“取倒数”奇迹就出现了。解:两边取倒数递推式化为:,即所以…,将以上个式子相加,得:即故评注:与分式有关的递推关系,常用“取倒数”法,事实上很多表面看似复杂的问题,往往是略施小“技”就会大显神通。关键是变形和转化,“变则通,通则达”。(二)形如型常用“叠乘法”,即由递推关系可得系列等式,将以上个式子相乘得,,于是。(注表示相乘)例2.已知为首项为1的正项数列,且则分析:结构形式很复杂,很难下手,但考虑到递推式是关于与的二次齐次式,

7、分解因式正是良策.解:由已知得,,因,故.由此得,.以上个式子累乘,得,得.评注:其实本题变形,可得,显然数列是常数列,而,于是,显得更是技高一筹。(三)形如)型例3.在数列中,当时,有,求.分析:思路:递推式两边加,即,于是数列为等比数列,问题就变得很容易。思路:用“姊妹式”相减的方法,可得,新数列也是等比数列。解法:变形得,于是数列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所以有,所以解法:由得 得:,其中.因此,数列是以为首项,以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又,因此评注:两种解法均利用了“转化与化归”思想,将问题转化为等

8、比数列来研究。都用到构造新数列将矛盾转化。除此之外,还可以用“特殊一般”的思路去“归纳”出结论,该法我们以后逐渐就会接触到。例4:已知数列中,,,求分析:把两边取倒数,可得,令,则,问题与例相同.解:变形得,令,则.继续变形得:,数列是首项是,公比是的等比数列,所以,所以可得评注:数学解题中往往要打破思维定势,在可能发生的事情中预想不可能,在不可能中寻求可能的解决途径,“以退为进,以进求退”辩证地看待问题,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策略。一般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