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观潮》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原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观潮》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ID:29843938

大小:38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4

原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观潮》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原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观潮》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原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观潮》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原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观潮》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原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观潮》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8 观潮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词汇,整体感知课文。2.查找资料,了解南宋的历史与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在临安举行观潮盛典的风俗以及写作背景。过程与方法1.借助钱塘江潮的图片或录像资料,增强直观感受,帮助理解课文。2.查找别人写作的观钱塘江潮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重点1.掌握本课重点文言词句。2.体会本文精练生动的语言。难点1.诵读教学法。以读代讲,以讲促读。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朗读法、合作探究法。1.钱塘江潮的图片或录像资料。2.当代人们观赏钱塘江潮的照片。1课时“钱塘江上潮如崩,吴儿驭浪正兴浓”,钱塘江

2、潮是天下奇观之一。钱塘江的潮水与当地的地形有关,钱塘江口呈喇叭形状,每当海上潮水涌入,钱塘江口水位急剧上升,波涛汹涌澎湃,如万马奔腾。每年农历八月十八左右是潮水最大的时候,男女老少相携观潮,络绎不绝。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一睹这天下奇观吧。周密(1232—1298年),字公谨,号草窗,祖籍济南(今属山东)。能文善词,是南宋末年有名的词人。宋末曾任义乌县令,宋亡后不仕,从事著述。著有《武林旧事》《齐东野语》《草窗词》等。1.南宋的国都是临安,即现在的杭州,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

3、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上到宫廷,下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观潮》所记即为此事。2.钱塘江潮,又叫海宁潮或浙江潮,自古称之为“天下奇观”。和“雷州换鼓”、“广德埋藏”、“登州海市”一起合称为“天下四绝”。当江潮从东面涌来时,似一条银线,渐渐地“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1)一线潮。在钱塘江盐官镇一带的观潮胜地公园,可以观赏到最为壮观的海宁潮。潮水在盐官鳌塔附近,形成壮观的“盐官宝塔一线潮”。“海宁之潮,世共称之,盖海宁城东银涛滚滚整齐而来,历城西不数里即参差不齐……每当中秋大

4、汛,中外人士咸来观瞻”(《海昌胜迹志》),故盐官观潮自古为最。另外,登占鳌塔观潮又是海宁观潮的另一特色。(2)回头潮。海宁潮从八堡汇合后,又经过盐官继续向西逆流而上。路上,势头渐渐减弱。当涌潮西行至盐官西十一公里老盐仓时,由于大坝的横江阻拦,直立的潮水又折身返回,形成了一个奇特的回头潮。而此时江水前来后涌,上下翻卷,奔腾不息。(3)半夜潮。中秋观潮,是一个传统的民间旅游活动,观潮赏月两者结合,成为海宁独有的景观。观十万军声半夜潮的最佳之处是天风海涛亭一带,为“天风赏月”,以其浪漫、别具一格的情调吸引了观汐游客。北宋诗人苏东坡还为此写下这样一首诗篇:“

5、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留得夜潮月中看”以表情怀。1.教师范读,学生正音。(1)有哪些读音和你读得不一样?(2)听了后你对钱塘江潮有什么印象呢?2.学生朗读课文内容,疏通文意。(1)根据课下注释初步理解,有疑问的地方标注出来,质疑。师生共同解决。(2)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引导讨论以下问题。(1)第1自然段是怎样写海潮雄伟壮观的景象的?先用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总领全文,点示题旨,接着交待海潮最盛的时间。然后对潮水作正面描绘,最后用杨诚斋的诗句对上文作形象概括,呼应首句,

6、又为下文作铺垫。(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写出了江潮怎样的特点?作者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由远及近地写江潮,刻画了海潮的雄奇壮观。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仅用简单的“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就把在远方奔涌到眼前时海潮的形状、颜色、声势都生动地表现了出来。2.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讨论以下问题。(1)水军演习的场面写得扣人心弦,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参加演习的船只众多,演习中阵势变化多样,水兵作战技艺娴熟,演习中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演习结束后撤退迅速。(2)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束在“烟消波静”的静景

7、上,这是采用了什么写法?采用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这是一种动静相衬的写法,为下文别开生面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了铺垫。3.齐读第3自然段。段中哪些句子描写了壮士形象?哪些语句突出了勇士逆潮游泳的高超本领?“披发文身”、“手持大旗”、“争先鼓勇”,写出了壮士形象;“溯迎而上”、“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更突出了勇士的绝技。4.教师朗读第4自然段。这段写观潮人众之多与上文写江潮和水上表演有何联系?观潮人群如此密集,说明江潮和水上表演是多么吸引人心,所以写观潮之盛,是为了从侧面映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挟涛鼓浪、声震苍穹的钱塘江大潮,是雄豪奇异的风景画;

8、披发文身、手持彩旗、涛头弄潮、观众如潮,是重彩浓墨的风俗画。风景画和风俗画相互交融,风景因风俗而增色,风俗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