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课后题补充答案完整

遗传课后题补充答案完整

ID:29844746

大小:898.25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2-24

遗传课后题补充答案完整_第1页
遗传课后题补充答案完整_第2页
遗传课后题补充答案完整_第3页
遗传课后题补充答案完整_第4页
遗传课后题补充答案完整_第5页
资源描述:

《遗传课后题补充答案完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刘庆昌版《遗传学》答案补充刘庆昌版《遗传学》答案补充生科1301荣誉出品主编侯帅兵李泽光参编李泽光岳巍刘新露徐泽千宋新宇侯帅兵(排名不分先后)主审刘洋第二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1.怎样证明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证明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可设计两种实验进行直接证明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1)肺炎双球菌定向转化试验:有毒SⅢ型(65℃杀死)→小鼠成活→无细菌 无毒RⅡ型→小鼠成活→重现RⅡ型有毒SⅢ型→小鼠死亡→重现SⅢ型RⅡ型有毒SⅢ型(65℃) →小鼠→死亡→重现SⅢ型将IIIS型细菌的DNA提取物与IIR型细菌混合在一起,在离体培养的条件下,也

2、成功地使少数IIR型细菌定向转化为IIIS型细菌。该提取物不受蛋白酶、多糖酶和核糖核酸酶的影响,而只能为DNA酶所破坏。所以可确认导致转化的物质是DNA。(2)噬菌体的侵染与繁殖试验T2噬菌体的DNA在大肠杆菌内,不仅能够利用大肠杆菌合成DNA的材料来复制自己的DNA,而且能够利用大肠肝菌合成蛋白质的材料,来合成其蛋白质外壳和尾部,因而形成完整的新生的噬菌体。32P和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因为P是DNA的组分,但不见于蛋白质;而S是蛋白质的组分,但不见于DNA。然后用标记的T2噬菌体(32P或35S)分别感染大肠杆菌,经10分钟后,用搅拌器甩掉附

3、着于细胞外面的噬菌体外壳。发现在第一种情况下,基本上全部放射活性见于细菌内而不被甩掉并可传递给子代。在第二种情况下,放射性活性大部分见于被甩掉的外壳中,细菌内只有较低的放射性活性,且不能传递给子代。2.简述DNA双螺旋结构及其特点。(1)两条多核苷酸链以右手螺旋的形式,彼此以一定的空间距离,平行地环绕于同一轴上,象一个扭曲起来的梯子。(2)两条多核苷酸链走向为反向平行(antiparallel)。即一条链磷酸二脂键为5-3’方向,而另一条为3’-5’方向,二者刚好相反。亦即一条链对另一条链是颠倒过来的,这称为反向平行。(3)每条长链的内侧是扁平的盘状碱基,碱基一方面

4、与脱氧核糖相联系,另一方面通过氢键(hydrogen bond)与它互补的碱基相联系,相互层叠宛如一级一级的梯子横档。互补碱基对A与T之间形成两对氢键,而C与G之间形成三对氢键。上下碱基对之间的距离为3.4Å。(4)每个螺旋为34Å(3.4nm)长,刚好含有10个碱基对,其直径约为20Å(5)在双螺旋分子的表面大沟(major groove)和小沟(minor groove)交替出现。3.原核生物DNA聚合酶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原核生物DNA聚合酶有一些共同的特性:只有5’-3’聚合酶的功能,而没有3’-5’聚合酶功能,DNA链的延伸只能从5’向3’端进行。它们都

5、没有直接起始合成DNA的能力,只能在引物存在下进行链的延伸,因此,DNA的合成必须有引物引导才能进行。都有核酸外切酶的功能,可对合成过程中发生的错识进行校正,从而保证DNA复制的高度准确性。4.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DNA合成过程有哪些不同?(1)原核生物DNA的复制是单起点的,而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复制则为多起点的,无终止位点。(2)真核生物DNA复制中合成的“冈崎片段”的长度比原核生物要短。在原核生物中冈崎片段的长度为1000-2000个核苷酸;而在真核生物中有100-150 核苷酸。19奔跑吧!期末考试!刘庆昌版《遗传学》答案补充(1)在原核生物中有DNA聚合酶I、I

6、I和III等三种聚合酶,并由聚合酶III同时控制二条链的合成。 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多。有α、β、γ、δ和ε。其中聚合酶α和δ的作用是复制染色体。聚合酶α控制后随链的合成,聚合酶δ则控制前导链的合成。(2)染色体端体的复制:原核生物的染色体大多数为环状,而真核生染色体为线状。(3)真核生物DNA复制只是发生在细胞周期的特定时期。只在细胞周期的S期进行,二原核生物在整个细胞生长过程中都可以进行。(4)核小体的复制。亲本的组蛋白八聚体以全保留的方式分布在一条子链上,新组蛋白八聚体是重新合成的,分布在另一条子链上。(5)真核生物染色体端粒的复制,在端粒酶的作用下完成。4

7、.简述原核生物RNA的转录过程,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相比,其转录有何不同。 (一)、RNA聚合酶组装与启动子的识别结合 催化转录的RNA聚合酶是一种由多个蛋白亚基组成的复合酶。δ因子识别转录的起始位置,并使RNA聚合酶结合在启动子部位。(二)、链的起始RNA链转录的起始首先是RNA聚合酶在δ因子的作用下结合于DNA的启动子部位,启动子位于RNA转录起始点的上游,δ因子对启动子的识别是转录的第一步。并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使DNA双链解开,形成转录泡,为RNA合成提供单链模板,并按照碱基 配对的原则,结合核苷酸,然后,在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脂键,使其相连,形成R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