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论述名词》word版

《简答论述名词》word版

ID:29910244

大小:127.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2-24

《简答论述名词》word版_第1页
《简答论述名词》word版_第2页
《简答论述名词》word版_第3页
《简答论述名词》word版_第4页
《简答论述名词》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答论述名词》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II.简答题(共32题,0分)2-1×试比较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答:特异性投射系统是指从丘脑感觉接替核发出的纤维投射到大脑皮质特定区域,具有点对点投射关系的感觉投射系统。经典的感觉传导通路都属于特异性投射系统,每种感觉的投射系统都是专一的。其功能是引起特定的感觉并激发大脑皮质发出传出冲动。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是指由丘脑的髓板内核群发出的纤维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质广泛区域的上行传导系统。经典感觉传导路中第二级神经元的纤维通过脑干时,发出侧支与脑干网状结构内的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经多次换元上行到达髓板内核群,然后发出纤维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质广泛区域。所以,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失去了

2、专一的特异性感觉传导功能,是各种不同感觉的共同上行通路,其功能是提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保持大脑皮质处于清醒状态,但不产生特定感觉。特异性投射系统传递特异感觉冲动,产生特定感觉,有赖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提高皮质的兴奋水平及其所保持的觉醒状态;而非特异性传入冲动又来源于特异性投射系统的感觉传入信息。2-2×简述中耳的传音功能及发生增压效应的原因。答:中耳是由鼓膜、听小骨、鼓室及咽鼓管等结构构成。其主要功能是将空气中的声波振动能量高效地传递到内耳淋巴液,其中鼓膜和听骨链的作用尤为重要。声音传导的主要途径是:声波经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和卵圆窗进入内耳。此外,鼓膜的振动也可以引起鼓室

3、空气振动,再经圆窗将振动传入内耳。声波经鼓膜到卵圆窗传递途径之所以传递效能高,是因为声波振动经这一传递系统时发生了增压效应,补偿了由声阻不同造成的能量耗损。中耳增压效应与鼓膜、听骨链和卵圆窗的结构及功能有关。鼓膜的特有结构决定了它具有较好的频率响应和较小的失真度,能够将声音如实地传导,能够与声波同始同终,很少有残余振动。听骨链由锤骨、砧骨、镫骨依次连接而成。锤骨柄附于鼓膜,镫骨板与卵圆窗相接,三块听小骨形成一个两臂之间呈固定角度的杠杆。长臂为锤骨柄,短臂为砧骨长突,两臂长度之比为1.3:1。该杠杆系统的支点刚好是在听骨链的重心上。因而在能量传递过程中惰性最小,效率最高。当振动由鼓膜

4、经听骨链传到卵圆窗时,振动幅度减小,但压强增大1.3倍。另外,鼓膜振动面积大于卵圆窗的振动面积,约相差17.2倍。因此,经听骨链的传递,声波从鼓膜到卵圆窗总增压为22.4倍。咽鼓管的主要作用是维持鼓膜两侧气压的平衡,从而调节中耳内压力使鼓膜处于正常状态,进而保持听骨链正常的增压作用。2-3×微循环有哪几条流通路及各通路的作用如何?微循环的通路有:①直捷通路,其作用是使一部分血液迅速通过微循环经静脉回流心脏。②迂回通路,是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③动-静脉短路,对体温调节有一定作用。2-4×觉醒和睡眠是如何产生和维持的?觉醒和睡眠都是生理活动所必要的过程,只有在觉醒状态下,人体才能进行劳

5、动和其他活动;而睡眠可以使人体的精力和体力得到恢复,睡眠后保持良好的觉醒状态。觉醒状态的维持是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作用。睡眠是由中枢内发生了一个主动过程而造成的,有产生睡眠的中枢,有人认为,在脑干尾端存在能引起睡眠和脑电波同步化的中枢。这一中枢向上传导可作用于大脑皮层(有人称之为上行抑制系统),并与上行激动系统的作用相对抗,从而调节着睡眠与觉醒的相互转化。2-5×何谓心脏正常起搏点和潜在起搏点?由于窦房结自律性最高,它产生的节律性冲动按一定顺序传播,引起其他部位的自律组织和心房肌、心室肌细胞兴奋,产生与窦房结一致的节律性活动,因此,窦房结是心脏正常起搏点。其他自律组织的自律性

6、较低,通常处于窦房结的控制之下,其本身的自律性并不表现出来,只起传导兴奋的作用,故称为潜在起搏点。2-6×何谓脊休克?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答: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后,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这种现象称为脊休克。脊休克的产生并不由于切断损伤的刺激性影响引起的,因为反射恢复后进行第二次脊髓切断损伤并不能使脊休克重现。所以,脊休克的产生原因是由于离断的脊髓突然失去了高位中枢的调节,这里主要指大脑皮层、前庭核和脑干网状结构的下行纤维对脊髓的易化作用。2-7×心肌细胞有哪些生理特性?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包括自律性、传导性、兴奋性和收缩性。其中自律性、传导性和兴奋性属心肌细胞的电生理

7、特性。收缩性则属机械特性。2-8×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如何?为什么测定尿中绒毛膜促性激素孕?答: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作用:①与黄体生成素相似,能代替黄体生成素刺激黄体转变成妊娠黄体,并使其分泌大量雌激素和孕激素;②降低淋巴细胞的活力,防止母体产生对胎儿的排斥反应,具有安胎作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受精后8~10天出现在母体血液中,并山尿排出。此后在血中和尿中浓度逐渐上升,至妊娠60天达高峰,故测定尿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含量,可诊断早期妊娠。2-9×简述凝血的基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