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教学中分组讨论的几点思考

关于科学教学中分组讨论的几点思考

ID:29930328

大小:73.0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5

关于科学教学中分组讨论的几点思考_第1页
关于科学教学中分组讨论的几点思考_第2页
关于科学教学中分组讨论的几点思考_第3页
资源描述:

《关于科学教学中分组讨论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科学教学中分组讨论的几点思考摘要:合作学习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识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课堂内的分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有效方式之一。分组讨论必须要遵循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设计好目标,组织好形式,转变观念,做到生-生、师-生互动,建立恰当的评价机制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关键词:合作学习分组讨论一、前言科学课程改革强调“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

2、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一个人今天在校的学习方式,必然会与其明天在社会的生存方式保持某中内在一致性,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成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命题。教学设计专家罗米索斯基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提出:“人际交互技能同认知技能、心理动作技能、反应技能一样,必须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在几个人组成的能力各异的小组里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分组讨论是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方式的有效教学方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分组讨论偏离或是误解了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甚至有教师误把学生分

3、组讨论等同于合作学习,在课堂上过分强调了分组讨论的形式,学生表面上表现很活跃,但热闹后却不知为了什么,目的性不明确,缺少教师的正确引导。二、分组讨论的几个误区1、分组讨论形式化记得在某次讲座中,主讲者出示了一张照片:在课堂上,几个学生在讨论某个问题或话题,但照片正中有个学生却抬着头,东张西望…听主讲者说这是他在一次公开课上拍下的。确实,在教学中我们有很多时候都把合作学习形式化,分组讨论成了科学课堂教学中的花架子,合作、探究活动停留在肤浅的你说我说的层面上,没有实现学习伙伴之间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沟通、互动。2、分组讨论目的不明确科学新课程中有很多知识的教学要求体现“自主、参与、探究、合作

4、”-3-,所以学生合作活动也就少不了。但是两人一组或是前后桌同学的分组讨论、分组活动却成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代名词。比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叫学生分组讨论各行星的大小、远近、特征等等,学生根本没有感性的认识,从何讨论?最后变成了查课本、找数据,偏离了合作学习的目的,对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没有任何的作用。如果能在上《太阳系》这课之前布置学生按兴趣自由组合,利用家里的电脑、书籍等有关资料,每一小组查一颗行星,查阅有关行星的颜色、大小、物质组成、特点…然后在第二天的课上相互交流,展现本组的成果,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是为了用不着教”的教学成效。3、分组讨论缺乏教师的引导

5、新课程理念要求转变教师教学观,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理念。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只注意了学生的“主体”却忘了教师的“主导”。很多教师在提出探究问题后,一没有进行必要的引导,使学生体会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二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急于安排分组合作学习,结果学生分组讨论中的表现要么茫然不知如何参与,要么乱哄哄一片,不着边际,不切要点的议论一通。这样的分组讨论安排与否是一样的结果,效果可想而知,反而浪费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分组讨论过程应突出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真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所以

6、,要想使分组讨论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手段,我认为在分组讨论中应注意把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相结合,和课堂授课相结合,同时结合恰当的评价机制。三、分组讨论中的几点结合:1、分组讨论应该把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相结合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安排了很多的合作学习的分组活动,但学生除了在小组中很无序的发表自己观点之外,并没有较深入的合作成效。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缺少指导,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自主的、有目的探究。教师在学生分组讨论中,应该指导学生明确讨论的目标,参与学生的学习小组成为他们的一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积极参与讨论,指导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教师应该通过引导使学生明白自己在参与活

7、动时,除了主动发言、积极协作外,认真倾听、深入思考也是参与的重要方式;使学生意识到,在别人的启发下,自己的思维更活跃、想的更深入,这样的合作才有意义。比如“植物的分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几组不同类别的植物株或茎、根、果实,上课时把学生分成几组:第一步,让学生按本组的思路把所给的植物分类;第二步,要求学生按繁殖的方式把所给的植物分类;第三步,比较所给植物中种子繁殖的植物,它们的种子、根系、茎、叶等是否一样?存在什么不同?第四步,按以上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