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论文《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论文《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ID:29931271

大小:67.5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5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论文《源于生活,回归生活_第1页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论文《源于生活,回归生活_第2页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论文《源于生活,回归生活_第3页
资源描述: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论文《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论文《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为此,适应课标的要求,结合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德育教学方法。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回归生活再现生活《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遵循儿童

2、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它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综观当前的课堂教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往往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回避了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儿童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自己的生活自然地沟通起来,使得德育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不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影响。而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所以《品德与生活》教学必须回归儿童的世界,回归生活的世界,回归现实的世界,再现生活。故而在教学《我懂事了》时,我设计了“小记者采访”的游戏,调查学生在家里、在学校里做

3、过的哪些事情说明你懂事了?让一名学生当记者,对班里的部分学生进行采访。在老师的指导下,小记者说道:请问这位同学,你在家里做过哪些事情说明你懂事了?在学校里做过哪些事情说明你懂事了?这样一来,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一下子回到了自己的现实生活,积极性大增,个个跃跃欲试,课堂氛围宽松而活跃。教师引导提升,通过采访我知道了你们正在长大,越来越懂事了,比如学会照顾自己、学会关心别人、变得勇敢等等。这些事例都是从不同的切入点对学生进行引导,只有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才能真正理解懂事的含义,达到教育的目的。二、活动体验感悟生活教育是从主体出发,通过主体、依靠主体来开发

4、、发展和完善主体的实践过程。主体,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叶圣陶先生说过:“学习是主体参与性的活动。学习主体是学生,主体必须参与,如果主体不参与,永远学不会。它具有不可替代性。主体参与是学生学习好坏的重要因素。”《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更是如此。因此教师要把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尊重学生个人感受、体验和价值观,关注人的个体经验,把学生看成是道德的建构者和知识的创造者,而不是道德规则和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在教学中用活动把课程与儿童的生活世界相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生活。例如,《神奇的手》一课中手的作用,我设计了四个活动,活动一:会做事的手。活动二:会说话的手。活动三:会

5、认东西的手。活动四:会创造的手。这节课如果只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为此,以活动三:会认东西的手为例,我设计了一个“摸东西”的活动。请几名同学到讲台前面来,蒙上眼睛,摸橡皮、铅笔、书、摸水果等不同物品,说出你摸到的是什么东西。学生一听兴致勃勃,聚精会神地看着摸东西的同学,当摸东西的同学报对物品的名称时,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赞叹着。以他们的亲眼所见,用他们的亲身体验,悟出了手还会帮我们辨认东西,真神奇。这样的学习是主动的,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觉的行为。这种教学符合一年级学生喜欢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做中学、体验中学、兴趣中学的特点,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学生有了亲身体验,接着我进一步引

6、导:想一想,在生活中什么样的人用手来辨认东西?在生活中,当你遇到盲人时你会怎样做?这样,既使学生学会了知识,又让学生感悟到盲人的难处,从而萌生出帮助盲人的念头,进而在生活中付诸行动。三、明理厚德引导生活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所以我们在进行教育时,应着力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触及他们的心灵,才能取得有效的教

7、学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将教材中的原材料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尽力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使学习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易被儿童接受。在教学《和大家一起玩》时,我组织学生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学生分组到操场进行活动,老师下到各组,观察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活动之后回教室,请学生说一说玩得开心吗?谁遇到了不开心的事?为什么?你们是怎样解决的?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注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