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6055-2004翻译标准

iso 6055-2004翻译标准

ID:29945162

大小:57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25

iso 6055-2004翻译标准_第1页
iso 6055-2004翻译标准_第2页
iso 6055-2004翻译标准_第3页
iso 6055-2004翻译标准_第4页
iso 6055-2004翻译标准_第5页
资源描述:

《iso 6055-2004翻译标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ISO6055:2004工业车辆-护顶架-技术要求和试验1范围本标准对起升高度超过1800mm的任何坐姿驾驶机动工业车辆护顶架对驾驶员下肢和双脚的保护,倾翻保护结构(ROPS)和坠落物保护结构(FOPS)的要求和试验方法做出规定。2标准参照(略)3起升高度超过1800mm的坐姿驾驶高起升叉车要求3.1介绍本文适用于驾驶员工作位置受门架和悬臂式护顶架(可移动门架)保护的叉车,即:门架或悬臂式护顶架在叉车大于正常90°倾覆中,保护驾驶员安全。3.2总则3.2.1按ISO3691规定,护顶架在驾驶员正常作业和驾驶时应位于其头部

2、上方,护顶架固定在门架上时,即使门架在倾斜状态也不例外。控制手柄在空位上,功能踏板在放松位置上,加上方向盘如果这些操作件朝门架方向超出部分,在护顶架顶部轮廓线水平面投影上不大于150mm,见图1。均认为保护有效,因有门架保护,不考虑制动手柄前倾位置。单位:mm1护顶架顶部前沿;2护顶架前立柱投影;3车体前围后沿。图1-符合要求的护顶架保护尺寸9在正常作业位置上,驾驶员下肢和双脚的任何部分,水平方向的垂直投影超出护顶架顶部前沿150mm部分,均应以结构件遮蔽保护,其试验方法按3.4.4章节说明。3.2.2门架倾斜机构发生异

3、常时,护顶架不得直接或间接危及驾驶员安全。3.3尺寸要求3.3.1按ISO13564-1要求,护顶架结构不得干涉视野。3.3.2护顶架顶部栅格开口尺寸,在单方向上不超过150mm。即:宽度或长度任一方向上。3.3.3坐驾式高起升车辆,驾驶员坐在正常作业位置,从椅面标点到护顶架下表面垂直间距应不小于903mm。3.3.4站驾式高起升车辆,驾驶员站在正常作业位置,从站立台面到护顶架下表面垂直间距应不小于1880mm。3.3.5因客户要求,生产厂可以降低护顶架正常高度,以及在叉车允许作业条件下,护顶架内驾驶员头顶与护顶架下表面

4、的垂直间距。举例:按ISO3411:1995图1~图4规定,人体躯干高度的95%为XX,而护顶架高度降低量为Y,则驾驶员躯干的建议高度应不超过XX-Y。在降低垂直间距的护顶架内,应规定驾驶员身高限制的说明。3.3.63.3.2章节已提醒护顶架生产厂,坠落物可能穿过150mm栅格开口危及驾驶员安全。生产厂应以必要的栅格布置设计,避免危害发生。3.4试验3.4.1总则3.4.1.1设计定型后,在有额定起升能力的叉车护顶架上,进行立方体坠落冲击和束材坠落冲击试验。试验可在叉车上,或装在与叉车护顶架装配方式相同的试验基座上进行。

5、3.4.1.2同一护顶架及其安装方式应承受上述两种试验,3.4.2章节的立方体坠落冲击试验在前,3.4.3章节的束材坠落冲击试验在后。9单位mm1驾驶员站立台面中心或者驾驶员座椅调至中位、椅面的标志点位置。2变形限值界线(最大20mm)。3变形测量区。4变形允许间距图2-全支撑式护顶架-立方体坠落冲击试验的允许变形单位mm1驾驶员站立台面中心或者驾驶员座椅调至中位、椅面的标志点位置。2变形限值界线(最大20mm)。3变形测量区。4变形允许间距。5测量基准线。图3-悬臂式护顶架-立方体坠落冲击试验的允许变形9单位mm1叉车

6、和试验束材的中心线。2坠落高度;见表1。3试验束材。图4-束材坠落冲击试验93.4.1.3对安装特制护顶架的叉车,其他方法,如经试验验证的计算方法也可用于护顶架的符合性判定。3.4.1.4对具有起升高度大于等于1800mm,驾驶位置和平台辅助设备可起升的叉车,不做坠落冲击试验。3.4.2立方体坠落冲击试验3.4.2.1本试验目的:判定坐驾或者站驾式叉车驾驶员头顶护顶架部分抵抗永久变形的能力。注- 对叉车特制护顶架,采用其他方法,如计算或者以先期冲击结论替代,可用于护顶架符合性判定。3.4.2.2试验物体为边长300mm,

7、质量为45kg,具有正方形冲击表面的物体。冲击表面应有至少50mm厚的橡木或者密度相同的材料,试验物棱角做园,其半径100+5mm。3.4.2.3试验物以自由坠落状态,用冲击面近似平行,而非以角或者棱边对护顶架上表面进行坠落冲击。坠落高度1.5m,坠落次数10次。按ISO5353要求,首次坠落应在驾驶员座椅标记点的垂直上方(座椅调至中间位置),或者站立位置中心的上方。另外9次坠落冲击,应以顺时针方向,以试验物的中心点,沿600mm直径圆等距分布,该圆中心与驾驶座椅标记点中心垂直对正,9次自由坠落的首次,应在护顶架前方的点

8、上。注-自由坠落时,在某些冲击点上,立方体有些部分可能与护顶架边缘重叠。3.4.3束材坠落冲击试验3.4.3.1本试验目的:对大载荷物体,如:包装成束的木材或者纸卷在冲砸护顶架时,产生永久变形的判定。3.4.3.2试验物体由3600mm长,50mm×100mm断面的常规建筑木质板材组成;试验物在整体宽度上不得超过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