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学论文:新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初中教学论文:新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ID:29961453

大小:70.5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5

初中教学论文:新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_第1页
初中教学论文:新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_第2页
初中教学论文:新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教学论文:新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实践与理论已明确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最终使学生脱离教师的“教”,以实现学会转向会学的目的。在数学教学中,把握好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诱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掘蕴藏着的巨大学习潜力,是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也是当今实施素质教育,注重能力培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本文就此谈一点个人的做法和粗浅认识。1、诱导学生爱看课本,学会自立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我深切体会到,有阅读教材能力的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比缺乏这种能

2、力的学生学习质量要好得多,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和能力,在素质教育中更显突出。首先,用事实生动形象地激发学生阅读教材的需要和兴趣。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错误,一般不急于订正,而是指导他们看教材某一部分或指出对某一法则的理解,从而让他们自己找到错误的根源。例如:已知y=++2,求x,y的值,学生拿到题目往往无从下手,认为只有一个方程,却有两个未知数,实在求不出。针对这种情况,指导学生阅读华师大教材八下P2平方根的被开方数的限制条件,结果学生找到了方法,根据平方根的被开方数一定要大于等于0,由此得到x-1≥0,1-x≥0,那么x只能等于0,从而y的值也能确

3、定。又例如:当m=时,函数y=(m2-1)是反比例函数?学生往往这样解答:由3m2+m-5=-1,∴m=-,m=1。针对这种情况,指导学生阅读华师大教材八下P50内容,从而使他们认识到反比例函数中的k必须不为0,故在求出的m值中必须进行回代检验。当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能解决某个疑难问题时,心情是很高兴的,会把无意识行为转化为有意识行为,把书上的注意点转化为自己作业中的注意点,学习就变得主动,也对阅读数学教材产生直接兴趣。其次,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要注意方法,一要咬文嚼字,逐字推敲;二要边阅读,边演算,使阅读有成效,喜欢阅读。例如判断正误:①三点决定一个圆;②-a<

4、a;③底边给定,等腰三角形顶点的轨迹是底边的中垂线。若不注意阅读教材,上面例子易判断失误。①忽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②忽视了a<0的情况;③忽视了“垂足除外”。使学生在亲身体会中领悟到阅读课本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印象特深,也挖掘了课本内容中的隐性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的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生动x=1或x=2x2-3x+2=0初中学生好奇性强,敢于发言,这样就潜在着巨大的学习动力,因此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个有利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大力提倡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是错的,也要给积极方面的肯定,多表扬,不批评,引起讨论争议,

5、教师在旁只作点拨引导工作,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上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一节时,我就用鼓励性问题入手,先让学生试解方程:++=1,结果出现两种解法,并把两位学生的不同解法投影出来,学生1用“去分母”法得x2-3x+2=0,∴方程解为x1=1,x2=2,;学生2用“先求和”法得=0。x=1或x=2x2-3x+2=0由x2-4≠0x≠±2∴方程解为x=1。启发问学生,同一题目用两种方法做,为什么答案不同呢?谁对谁错呢?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学生1对,有的说学生2对,并各自说出了理由,这样就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急于想知道个究竟,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6、主动性,课堂气氛活跃,教师给予积极方面的肯定。然后再提问题,同学1的x1=1,x2=2是哪个方程的解?怎么办?从而学生答出“还要检验”,发现x2=2不满足原方程,进而引出增根的研究。又如本节内容的用换元法解分式方程,也可用同样的方法,先以“再做一个练习”的要求出发让学生试解方程+=,大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起讨论,引导观察方程特点,后可作提示:“退一步”想一想,能否先求出的值?再让学生试解,引出“换元法”,总体思路是温故知新,循序渐进,以学生动手动脑为主,教师在一些关键地方起到“点拨”作用,较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对于学生不能解决或不易解决的问题,

7、可依据具体情况给予答案或提示,必要时作个别辅导,并积极鼓励提出问题。3、精心设计课堂练习,突出主体一般地说,初中数学课堂中约15-20分钟为课堂练习时间,为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就必须充分重视和利用好这个时间,因此笔者认为要设计好课堂练习,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必须遵循以下几点:①联系实际,激发兴趣;②布置练习,须教有疑;③疑难练习,启发多想;④加深练习,鼓励多问;⑤拓展练习,引导多议。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在课堂的练习中,如果教师恰当地把握好“兴趣”、“设疑”、“多想”、“加深”、“拓展”这几个环节和要点,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就能充分体现“以教师为

8、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规律,就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