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特点,材料题

商鞅变法特点,材料题

ID:30067169

大小:33.17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8-12-26

商鞅变法特点,材料题_第1页
商鞅变法特点,材料题_第2页
商鞅变法特点,材料题_第3页
商鞅变法特点,材料题_第4页
商鞅变法特点,材料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商鞅变法特点,材料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商鞅变法特点,材料题  单元质量评估(二)  第二单元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生产力的发展B.争霸战争频繁C.思想文化繁荣D.社会动荡变革  2.下列文献记载中,最能从根本上决定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趋势的是()  A.“礼乐征伐自诸侯出”B.“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  C.“恶金(指铁)以铸、夷、斤、斸,试诸壤土”D.“伐木而树谷

2、,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  3.下列关于右边漫画中政策的表述有误的是()  A.是商鞅变法时首倡的  B.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  C.是历代封建王朝所奉行的基本国策  D.保护了小农的利益,有利于整个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  4.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主要符合哪些阶级或阶层的要求  ①新兴地主阶级②自耕农阶级③奴隶主阶级

3、④商人阶层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  5.(XX·阜阳高二检测)商鞅变法中堪称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官僚制度开端的是  A.废除井田制B.建立户籍制C.推行县制D.统一度量衡  6.商鞅变法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主要表现在()  ①统一度量衡②废除“世卿世禄制”③实行二十等爵制④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7.《战国策·秦策》:“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商君“正度量,调轻重”的措施客观上有利于()  A.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C.商品经济的发展B.农耕经济的繁

4、荣D.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8.秦孝公时期,某老农刚成年的儿子搬出了家,另立门户。造成这一现象的是商鞅变法中的哪一项措施()  A.经济改革B.文化改革C.政治改革  D.社会习俗改革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  9.(XX·大同高二期末)《容斋随笔》说:“七国虎争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然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独秦不然??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对此,下列理解正

5、确的是()  A.任用外来人才是秦国实现统一的原因之一B.秦国对人才的待遇高于其他六国  C.战国时人才不能自由流动D.秦国只任用外来人才  10.(XX·青岛高二检测)某班同学对商鞅变法的结局进行讨论,他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①改革总是要触及旧势力的利益,因而会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②改革者需要勇气,更需要牺牲精神  ③改革都会成功,改革者都要付出代价  ④历史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但前进的道路上往往充满荆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1题14分,第12题14分,第13题16分,第14题16分,共60分)  11.阅

6、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作祭品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为畎亩之勤。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  材料二管子曰:“今铁官之数(办法)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者连轺辇者(制造车马的手工业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管子·海王》  材料三

7、初税亩。初者,始也。古者什一,籍二不税。初税亩,非正也。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  ——《春秋谷梁传·宣公十五年》  材料四乌云遮满了半天,井田上润遍了雨点,这场久旱的甘霖啊!多多洒上我的私田。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在当时的社会生产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材料二中说“铁官”的主要任务是什么?(4分)  (2)怎样理解材料三中“初税亩,非正也”?材料四反映的情况是在“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