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南华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ID:30097913

大小:174.5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26

南华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_第1页
南华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_第2页
南华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_第3页
南华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_第4页
南华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_第5页
资源描述:

《南华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线………………………………………订………………………………………装………………………………………线………………………………南华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学院专业考号姓名天然药物化学课程试卷(成教07药学专本业余班)考试日期:2008年12月17日考试类别: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得分阅卷人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1.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分离主要依据分配系数差异、溶解度差异、酸碱度差异、分子量差异、极性差异等,根据上述差异主要采用的方法有:、、、、、等。2.溶剂提取法中溶剂的选择主要依据,,。三方面来考虑。3.

2、天然药物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直接与溶剂的有关,溶剂可分为、和三种。4.Molisch反应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用于鉴别_______________,反应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5.将苷加入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中,使水解后的苷元立即进入_________中,从而获得原始苷元,该法称为________。6.苷类又称,是糖与糖衍生物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连接而成的化合物。7.黄酮类化合物多具酚羟基,故显一定酸性,其酸性强弱顺序依次为________大于_________大于______大于____,此性质可用于提取分离。黄酮7,4/上有羟基,因处于

3、____对位,在_______的影响下,使酸性增强;而C5位羟基,因与C4羰基形成______,故酸性最弱。8.盐酸-镁粉反应是鉴定黄酮类化合物最常用的方法,黄酮(醇)、二氢黄酮(醇)还原后显____色;____和____不呈色。____试剂反应是二氢黄酮(醇)类专属性较高的一种试剂,反应后呈____色,可用于与其它黄酮类区别。第7页共7页得分阅卷人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原理为氢键吸附的色谱是()A.离子交换色谱B.凝胶滤过色谱C.聚酰胺色谱D.硅胶色谱E.氧化铝色谱2.分馏法分离适用于()A.极性大成分B.极性小成分C.升华性成分D.挥发性成分E.内脂类成分3.聚酰胺

4、薄层色谱,下列展开剂中展开能力最强的是()A.30%乙醇B.无水乙醇C.70%乙醇D.丙酮E.水4.可将天然药物水提液中的亲水性成分萃取出来的溶剂是()A.乙醚B.醋酸乙脂C.丙酮D.正丁醇E.乙醇5.红外光谱的单位是()A.cm-1B.nmC.m/zD.mmE.δ6.在水液中不能被乙醇沉淀的是()A.蛋白质B.多肽C.多糖D.酶E.鞣质7.下列各组溶剂,按极性大小排列,正确的是()A.水>丙酮>甲醇B.乙醇>醋酸乙脂>乙醚C.乙醇>甲醇>醋酸乙脂D.丙酮>乙醇>甲醇E.苯>乙醚>甲醇8.不属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是()A.氯仿B.苯C.正丁醇D.丙酮E.乙醚第7页共7页9.最难被酸水解的是

5、()A.氧苷B.氮苷C.硫苷D.碳苷E.氰苷10.提取苷类成分时,为抑制或破坏酶常加入一定量的()A.硫酸B.酒石酸C.碳酸钙D.氢氧化钠E.碳酸钠11.提取药材中的原生苷,除了采用沸水提取外,还可选用()A.热乙醇B.氯仿C.乙醚D.冷水E.酸水12.下列几种糖苷中,最易被酸水解的是()13.糖的纸色谱中常用的显色剂是()A.molisch试剂B.苯胺-邻苯二甲酸试剂C.Keller-Kiliani试剂D.醋酐-浓硫酸试剂E.香草醛-浓硫酸试剂14.糖及多羟基化合物与硼酸形成络合物后()A.酸度增加B.水溶性增加C.脂溶性大大增加D.稳定性增加E.碱性增加15.在天然界存在的苷多数为

6、()A.去氧糖苷B.碳苷C.β-D-或α-L-苷D.α-D-或β-L-苷E.硫苷16.将苷的全甲基化产物进行甲醇解,分析所得产物可以判断()A.苷键的结构B.苷中糖与糖之间的连接位置C.苷元的结构D.苷中糖与糖之间的连接顺序E.糖的结构17.构成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骨架是()A.6C-6C-6CB.3C-6C-3CC.6C-3CD.6C-3C-6CE.6C-3C-3C第7页共7页18.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A.具有色原酮B.具有色原酮和助色团C.具有2-苯基色原酮D.具有2-苯基色原酮和助色团E.结构中具有邻二酚羟基19.引入哪类基团可使黄酮类化合物脂溶性增加()A.-

7、OCH3B.-CH2OHC.-OHD.邻二羟基E.单糖20.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加深,与助色团取代位置与数目有关,尤其在()位置上。A.6,7位引入助色团B.7,4/-位引入助色团C.3/,4/位引入助色团D.5-位引入羟基E.引入甲基21.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是因为其分子结构中含有()A.糖B.羰基C.酚羟基D.氧原子E.双键22.四氢硼钠试剂反应用于鉴别()A.黄酮醇B.二氢黄酮C.异黄酮D.查耳酮E.花色素23.不能发生盐酸-镁粉反应的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