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鉴别诊断

糖尿病鉴别诊断

ID:30115279

大小:20.0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7

糖尿病鉴别诊断_第1页
糖尿病鉴别诊断_第2页
糖尿病鉴别诊断_第3页
资源描述:

《糖尿病鉴别诊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型糖尿病需与1型糖尿病及特殊类型糖尿病相鉴别。一、1型糖尿病1、成人晚发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是免疫介导性1型糖尿病的一个亚型,一般20岁后发病,发病时多饮、多尿、多食症状明显,体重迅速下降,BMI≦25kg/m2;空腹血糖≧16.5mmol/L,空腹血浆C肽≦0.4nmol/L,OGTT1h和(或)2hC肽≦0.8nmol/L,呈低平曲线;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GADA)阳性;HLA-DQB链57位为非天冬氨酸纯合子。2、特发性1型糖尿病:无自身免疫参与的证据,各种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检查始终为阴性,其临床特点为:明显家族史,发病早,初发时可有酮症,需胰岛素

2、治疗,但用量较小;病程中胰岛β细胞功能不一定呈进行性减退,起病数月或数年后可不需要胰岛素治疗。二、特殊类型糖尿病1、胰岛β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1)青年发病的成年型糖尿病(MODY):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家系中有3代或3代以上遗传史;起病年龄早,家系中至少有一位患病成员起病年龄﹤25岁;且确诊糖尿病后至少2年不需要用胰岛素控制血糖。2)线粒体母系遗传糖尿病:该病呈母系遗传,家系内女性患者的子女可能患病,而男性患者的子女均不患病;起病年龄早;起病初常不需胰岛素治疗,无酮症倾向,但无肥胖或反而消瘦,胰岛β细胞功能日渐减退,多数终需胰岛素治疗;常伴不同程度听力障碍,其发

3、病时间可能在糖尿病前或后;少数患者可能有能量需求较大器官(神经、肌肉、视网膜、造血系统等)损害的表现或血乳酸增高。2、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1)A型胰岛素抵抗(卵巢性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性黑棘皮病/HAIR-AN):多见于消瘦的青少年女性,典型的临床特点是:显著高胰岛素血症;糖尿病一般不重,但表现为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常伴黑棘皮病及类肢端肥大症表现;女性患者有卵巢性高雄激素血症,表现有多毛、闭经、不育、多囊卵巢和不同程度的女性男性化表现等。2)矮妖精貌综合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特点为:显著的高胰岛素血症,可达正常水平的100倍;糖耐量可正常,有时出现空腹低血糖;可

4、有其他多种异常,如宫内发育停滞、面貌怪异(低位耳、眼球突出、鞍鼻、阔嘴、厚唇等)、脂肪营养不良和黑棘皮病等。新生女婴可有多毛、阴蒂肥大和多囊卵巢。多早年夭折。3)Rabson-Mendenhall综合症(C型胰岛素抵抗):特点为除了具A型胰岛素抵抗表现外,还可有牙齿畸形、指甲增厚、腹膨隆、早老面貌、阴茎或阴蒂增大、松果体增生或肿瘤等。常于青春期前死于酮症酸中毒。4)脂肪萎缩性糖尿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特点为:严重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抗药性糖尿病,一般不伴酮症酸中毒;皮下、腹腔内、肾周脂肪萎缩;伴肝脾肿大,可发展至肝硬化、肝衰竭;皮肤黄色瘤、高甘油三酯血症;有明显家族史

5、,女性多发病,可有多毛、阴蒂肥大等男性化表现。3、胰腺外分泌疾病:如胰腺炎、创伤/胰腺切除术后、胰腺肿瘤、胰腺囊性纤维化、血色病、纤维钙化性胰腺病等均可引起糖尿病。病患通常在糖尿病发生前有胰腺疾病的病史,如胰腺炎可以破坏胰岛,造成胰岛β细胞功能的损伤,胰岛素的分泌缺陷,通常表现为胰岛素分泌功能低下,全天血糖升高。该患者无相关病史,但糖尿病患者胰腺癌的发生几率较一般人群高,需注意鉴别。4、内分泌疾病:1)嗜铬细胞瘤时,由于高浓度的肾上腺素的作用,肝糖原分解加速,胰岛素分泌受抑制,肝脏糖异生增加,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患者除血糖升高外,还可有阵发性发作的血压升高,心律失常

6、,基础代谢率增高的表现如怕热、多汗、消瘦等。查血、尿儿茶酚胺及影像学检查可协诊。2)库欣综合征时,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的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大量皮质醇可促进肝糖异生,拮抗胰岛素,减少葡萄糖的利用,并可使脂肪的动员和分解增加,促进糖代谢紊乱的发展。患者常有其他典型表现如向心性肥胖、满月脸、血压升高、皮肤紫纹等等。查血、尿皮质醇及其代谢产物水平,血ACTH测定,行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及影像学检查等可协诊。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时,大量的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肠道糖吸收,加速糖的氧化利用和肝糖原分解,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发展。除糖代谢紊乱外,患者还有其他高代谢症状如不耐热、多汗,体重减轻等,还

7、可有甲状腺肿大及突眼等表现。查甲状腺功能可明确诊断。4)生长抑素瘤:多发于胰腺和十二指肠,可分泌大量的生长抑素,抑制胰岛素的释放,导致血糖升高,若发生于胰腺,肿瘤还可直接破坏正常的胰腺组织,造成胰岛β细胞功能的损伤。该病患除有糖尿病表现外,还可有脂肪泻、胆囊疾病等,构成生长抑素瘤综合症,此类糖尿病一般用口服降糖药或小剂量胰岛素就能控制,酮症酸中毒少见。查空腹血浆生长抑素水平及影像学检查可协诊。5)胰高糖素瘤:胰高糖素可促进糖原、蛋白质、和脂肪分解,糖原异生增加,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此病患者多见于中老年人,除糖尿病外,还可表现为特征性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