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法教学大纲

中学语文教学法教学大纲

ID:30141193

大小:138.04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2-27

中学语文教学法教学大纲_第1页
中学语文教学法教学大纲_第2页
中学语文教学法教学大纲_第3页
中学语文教学法教学大纲_第4页
中学语文教学法教学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教学法教学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学语文教学法》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210280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分:3学时:课内外学时共72(其中授课54,实践18)使用教材:《语文教育研究概论》 周庆元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参考教材:《语文教育学引》    阎立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包括中学语文教学方法与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任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教材与教学原则,语文学习方法指导、阅读、听说、写作与基础知识教学、语文测试与语文课外活动,中学语文教师的修养与提高等。本课程

2、注意吸收本学科教学实践和最新科研成果,内容和体例编排富有针对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学习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研究中学语文教学法的基本训练,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念,培养分析驾驭教材、组织教学、研究教学的交际能力,增强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决心和信心。二、课程定位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理论学科。它在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中,占有重要的、特殊的地位。本学科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唯物辩证法和系统论等横断科学理论为方法论,综合地运用了教育学、心理学、科学学、人才学、

3、语言学、文学和美学等原理分析中学语文教学的历史和现状的科学结晶。本学科的理论知识来自实践又为了实践。本学科是直接为培养合格的语文教师服务的,因此本学科的理论知识应该而且必须尽可能转化为从事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和交际能力。三、教学方法与实践环节本学科教学法的选择立足于深化理论,强化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为主体作用,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综合地运用多种方法。在深化理论方面:要重视更新研究的方法,从根本上提高立论水平,要注意精选典型的教例,增强理论的形象感、说服力。在强化能力方面:要从宏观上摸索能力

4、培养的科学程序,要在微观上注意改革课型、个别教育、改造考试、驾驶讨论、见习、分析、试讲、电化教学、微格教学、实习和其他实践环节教学。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第1周语文与语文教学法3 第2周语文课程论(1)3 第3周语文课程论(2)3 第4周语文教材论(1)3 第5周语文教材论(2)3 第6周语文教学论(1)3 第7周语文教学论(2)3 第8周语文教学论(3)3 第9周阅读教学(1)3 第10周阅读教学(2)3 第11周作文教学(1)3 第12周作文

5、教学(2)3 第13周口语交际教学3 第14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 第15周语文综合性学习3 第16周语文教学评价3 第17周语文学法论3 第18周语文教师论3   绪论   语文与语文教学法 一、语文是语言和言语1、语言:是一套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是言语的实践总结。(1)分类:汉藏、印欧语系等(2)要素:语音、语汇、语法2、言语:是指个人运用语言的行为及作品,是语言的应用。(1)前言语(思维)(2)后言语: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写字;作文)3、语文:是关于中华民族通用语——汉语言的人文学科,语文教育

6、是以汉语言文字为载体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教育。二、大语文定义:“大语文”是20世纪80年代初河北邢台特级教师张孝纯提出的。它是指语文教学领域的“最大化”。具体地说,是指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的,包括课外语文教育,社会生活语文学习在内的“大语文”教学理论。“大语文”的结构:纵向:学前语文、课堂语文、毕业后语文横向:家庭语文、学校语文、社会语文三、语文教学法(一)发展:1、教授法(1897,盛宣怀,南洋公学师范院首开;《奏定学堂章程》各科教授发)2、教学法(1918年陶行知提倡改名;1922年“壬戌学制”定名)

7、3、教材教法(1939年《师范学院分系必修及选修科目表施行要点》定名“分科教材及教法研究”)4、教学法、教材教法、教学论通用期5、语文教育学(1986北京师范学院首改)6、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二)学术发源:1、体制之源—师范教育(1684,法国,教师讲习所;1897,我国,南洋公学)2、理论之源—《大教学论》(1632,捷克,夸美纽斯)3、体系之源—裴斯泰洛齐(1746—1827,瑞士,各科教学法之父)(三)定义:语文教学法:研究语文教学、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既是学科教育学,又是应用教育学。既是

8、边缘学科,又是综合学科。(四)体系:①语文课程论;②语文教材论;③语文教学论;④语文教育论;⑤语文学法论;⑥语文教改论;⑦语文教史论;⑧语文教师论。 第一章 语文课程论 一、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 (一)本质属性:1、工具性(符号性、实用性、基础性);语文是百科之母,社会的“公器”。  2、人文性(民族性、教育性、思想性);语文教育是人的“文化”过程。 (二)一般特点:1、综合性(1)目标的整体性(2)内容的综合性2、实践性(1)学习过程的亲历性(2)言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