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教育主张材料四

孔子的教育主张材料四

ID:30141617

大小:31.47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2-27

孔子的教育主张材料四_第1页
孔子的教育主张材料四_第2页
孔子的教育主张材料四_第3页
孔子的教育主张材料四_第4页
孔子的教育主张材料四_第5页
资源描述:

《孔子的教育主张材料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孔子的教育主张材料四  学案1中国古代圣人孔子  [课标要求]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自幼勤奋好学  1.小时候,孔子学会不少劳动技能,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长大后,为官之余抓紧时间学习。  2.孔子从小对祭祀有浓厚兴趣;长大后,认真学习周礼。  3.孔子告诫人们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学无常师”。深化探究  材料一孔子是这

2、样概括自己的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思考  这段话反映了孔子怎样的人性品德,自己有何感想?  答案这段名言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著探索,艰苦奋斗,在学业和做人上不断完善自己。对我们今天立志成才,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有着深刻的启迪。  材料二  图一孔子周游列国图二孔子不仕,退修诗书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

3、、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  思考  孔子周游列国,晚年献身文教体现的共同追求是什么?  答案实现传承礼乐文化、恢复礼治社会的政治理想。  二、孔子的教育成就  1.主要方式:聚徒讲学,兴办私学。  2.主要思想(1)办学原则:有教无类。(2)教学内容: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以《诗》《书》《礼》《乐》《易》《春秋》等为教材。(3)教学方法:循循善诱、教学相长、因材施教和启发式教学。(4)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3.教育实践的品格:言传身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影

4、响:不少弟子成就卓著,对当时和后世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对孔子思想的传播和儒学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教材互补]  孔子30岁左右时??收徒授业,开创了私人办学的先河。办学的成就使孔子赢得了社会声誉,他开始积极地从事政治活动。(岳麓版)  [关键点拨]  孔子政治理想无法实现的原因:社会动荡,统治者需要强有力措施来维护统治;孔子的政治思想,特别是周礼偏于保守,不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

5、感。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  [特别关注]孔子作为教育家,打破了西周时期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使受教育者的范围扩大;“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原则对今天仍有重要意义,孔子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办学形式等方面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三、孔子的儒家学说  1.时代背景:社会失序、“礼崩乐坏”的时代。  2.主要思想  (1)通过“正名”,以达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只有通过道德教化,用礼制来规范人们的言行,才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走上正道。  (2)思想核心

6、是“仁”。①内涵:一是从“德”的角度来说,“仁”就是“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二是从“礼”的角度来说,他认为“克己复礼为仁”,即自觉抑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的规范。②政治伦理思想:以德治国、以德化民。  (3)伦理道德主张:“爱民”“富民”“教民”“化民”和“安民”,反对虐民愚民、残民以逞,倡导仁义礼智信和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君礼臣忠、朋友有信等。  [教材互补]  孔子主张,仁首先是“爱人”,仁爱应有差别。首先是亲亲,最爱的是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其次是朋友,而后才是其他人。

7、这种爱是建立在自然感情基础之上。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  其次是行“忠恕”之道。所谓“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谓“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人民版)  [重点精讲]  对中庸思想的认识:“中庸”的本意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也就是去除偏激,选择正确的道路。它体现的是端庄沉稳、守善持中的博

8、大气魄和坚定信念。  [重点精讲]  孔子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1)孔子的“礼”中,主张长幼有序,有助于中国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传承。  (2)孔子“仁”的思想,主张“仁者,爱人”,体现了一种民本思想,有利于协调人际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