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教育上主张.doc

孔子在教育上主张.doc

ID:55080224

大小:12.5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4-26

孔子在教育上主张.doc_第1页
资源描述:

《孔子在教育上主张.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孔子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这种主张是什么意思?“有教无类”从根本上决定了儒家学说的本质。“有教无类”的涵义不是某些特定阶层、特定集团、特定群体的人可教,而是人人可教。人人可教即人人可学,人人可学即大众之学。……“有教无类”不是某部分人的问题,而是所有人的问题。孔子教导人的,不是如何挣大钱、发大财、当大官,而是人如何才称得上是人,怎样才能算作人,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完全的人。孔子告诉我们做人比发财更根本、更基础、更富有根源性。要做人,就要修己。……孔子儒学的意义就在于将礼乐教化不分族类、不分老少向所有人敞开,实践“

2、有教无类”。“有教无类”虽说是讲人人可教,然而,在这里“教”毕竟是主动的,而“类”是被动的,此语告诉我们,教者需有愿教爱教之心。……。”(《论语·微子》)人不能与鸟兽同群共处,人不与人打交道,解决人的问题,而逃避现实,回避问题,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这是从孔子思想的核心“仁”学着手。意思是说教育是平等的,任何人都有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有教无类”是孔子最先提出来的一种教育主张,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篇》。东汉学者马融对这句话注解说:“言人所在见教,无有种类。”意思是不管对哪一类人都给以教育。孔子“有教无类”的

3、教育主张,有其人性论上的根据。孔子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意思是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但由于后天的环境和习气不同,所以表现出来的差异很大。既然人的本性都是相近的,教育可以改变人的习气,那么,好的教育就可以使不同的人都趋向于善。我们不应该因为某人表现出恶而不对他施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