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分析及教育途径

[教育学]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分析及教育途径

ID:30144517

大小:56.0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7

[教育学]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分析及教育途径_第1页
[教育学]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分析及教育途径_第2页
[教育学]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分析及教育途径_第3页
[教育学]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分析及教育途径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育学]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分析及教育途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分析及教育途径马志超21世纪是加速发展和急剧变革的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一职多能已是社会对人才要求的趋势。这个世纪要求人才必须具备广博、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并具备一定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素质,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研究探索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对一造就培养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大学生综合素质现状与分析(一)思想道德素质有待提高。现阶段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一般具有较好的教育条件和舒适的生活条件,开放的国际环境和大众传媒的广泛普及,使他们能够接受较多的信息。但也应该看

2、到,社会变革时期出现的各种思潮,也不同程度地引起大学生思想上、心理上的变化,造成一部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理想信念的迷茫和扭曲,道德水准、人格信仰水平降低,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不断滋长,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二)基础文化素质水平较差。当前,在高校特别是理工科院校的一部分学生中除专业知识外,基础文化素质较差,相关知识缺乏,对美术、音乐、戏剧等这些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知之甚少。这主要是由于学校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应试教育为主要目的,导致许多中小学把一些与高考无关的如音乐、美术、自然等课程砍掉或削减教学内容和教育时间,致使许多大学生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三)心理素质不稳定

3、。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化,在给大学生带来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大的心理压力。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根本变化,各种思潮的流行和影响,不断地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大学生分配制度的改革也将把大学毕业生推向人才市场,而市场就意味着竞争和优胜劣汰。这些都使大学生的心理失衡日趋严惩,逐渐形成心理障碍。二、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综合素质教育把人视为一个整体,认为它是由若干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包括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为促进人的发展与完善,综合素质教育必然是全方位的教育,整体性教育,综合素质教育揭示了教育的终极目的—

4、—发展人、完善人。当前,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应着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内容进行:(一)思想、品德素质教育。为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立场,掌握科学的政治观点,要深入开展邓小平理论的学习,用邓小平理论来武装学生的头脑,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积极组建大学生邓小平理论研究会,马列学会等学生社团,同时要大力弘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培养大学生敬业态度和奉献精神,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二)文化素质教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辩论赛、演讲赛、知识竞赛等,以提高大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举办文艺活动,文学欣赏、艺术讲座等,以提高

5、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通过开设舞蹈班、健美操班等,以提高广大学生的形体表现能力,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三)心理素质教育。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活动。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如建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大学生心理治疗中心”等,组织一支包括心理学工作者、神经科和精神科医生在内的专业队伍,并逐步建立大学生身心健康档案,有条件的可设“心理热线电话”以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三、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途径。(一)提高教师队伍的全面素质。开展综合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素质,教师群体对学生的影响具有独特的优势,高校教师不仅要有较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高尚的思

6、想品德,因为学生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业务的学习上,接触最多的是业务课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把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更要把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方法、治学精神传授给学生,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是道德的典范,行为的人师。因此高校应注意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二)完善教学体系,进行学科、专业和课程结构的调整。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而高素质人才应以全新的知识和最佳的知识结构为基础,所以这就要求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把提高大学生全面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可为理工大学生开设一些传统文化、艺术、哲学、美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学

7、等基础性人文类课程,可为文科大学生开设一些技能类课程,课程知识覆盖面要广泛,要加大文理渗透、文理结合的力度,积极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做到一专多能,既博又专,同时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形式,强化和规范第二课堂的功能,将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人总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文化活动的丰富与否,校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人的认识、爱好、意志、品德、能力以及人生观和世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