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简史作业答案

中国教育简史作业答案

ID:30156519

大小:97.54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2-27

中国教育简史作业答案_第1页
中国教育简史作业答案_第2页
中国教育简史作业答案_第3页
中国教育简史作业答案_第4页
中国教育简史作业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教育简史作业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教育简史作业答案第一、二章一、填空题1、成均庠2、习礼习武3、国学乡学4、稷下学宫《弟子职》5、小艺小学大艺大学6、社会生产力学术下移7、博士弟子制视学制度8、四姓小侯学为文学鸿都门学独尊儒术养士美习俗选用贤才9、勤学不舍、博达疏通、学为世用10、重振儒术、兼容佛道11、越名教而任自然颜氏家训二、选择题1、D2、C3、B4、A5、B6、A7、C8、B9、A10、D11、B12、A三、名词解释学在官府——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制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主要体现在:礼不下庶人、官师不分、政教合一三个方面。在这一体制下,教育权、受教育权被奴隶主贵族掌握,教育

2、被奴隶主阶级独占,使得西周的教育具有极强的阶级性。有教无类----这是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思想,意思是说,实施教育,不分等级、种类,不分地域、不分贵贱、贫富。孔子认为,既然人性相近,则人人皆有向善的可能,因此对所有的人都应该一视同仁,施以教育。兼陈中衡——“兼”是全面的,“陈”是陈列,摆出来,“中”是符合,“衡”的本义是秤,意味着标准、尺度。“兼陈中衡”就是全面展示相关事物,体现出它的本质来,才能防止片面性。六学二馆——是唐朝时期的官学,即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等六学,崇文馆、弘文馆二馆。六学前三学属大学性质,后三学属专科性质,二馆为收藏、校理书籍和研究教

3、授儒家经典三位一体的场所。1次相授受——是汉代的私学的教育方法和制度,即先由教师交给先来的高足弟子,再由高足弟子分头教其他弟子的方式,故名“次相授受”。这一方法的创立者是董仲舒。这种“滚雪球”式的教学,可以在师资力量有限的情况下,有效地扩大教育的范围,缺点是弟子的传授毕竟不如教师直接传授。教学相长----这是教师自我提高的规律,它说明教师本身的学习及教学是两种不同形式的学习,他们相互推动,使教师不断进步。它深刻揭示了教与学职教之间的辩证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这是《学记》对教育理论的一大贡献。四、简答题(答题要点,作为参考,不作为考试的标准答案)1、稷下学宫是战国

4、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因其建于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而得名。稷下学宫虽然是齐国官办,但它实际上又是由许多私学组成的。稷下学宫综合发展了春秋以来私学的长处。如不治而议论、自由辩论、学无常师等。此外,在学生管理上,稷下学宫制定了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体现了教学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稷下学宫前后历时150年之久,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2、第一、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第二、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第三、他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第四、他重视

5、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籍教育体系的基础;第五、他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原则方法,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孟子、荀子各有特点,孔子主张学思并重,他认为:“学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两者不宜偏废。已初步揭示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孟子把认识看作是一种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因此在学与思的关系上,他强调“思”的作用,“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荀子认为教育是“化性起伪”的过程,是不断地积累知识、道德

6、的过程,因此更侧重于“学”,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4、“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施行的一种选士制度。具体的实施办法大致是:朝廷在州、郡设立大、小中正官,由他们负责考察士人的家世和德才表现,据此将士人评定为九个品级,然后逐级上报。最后,朝廷选择前三个品级者授以官职,所以又称九品官人法。这种制度施行之初,对士人的品第还比较全面、慎重,但是后来,中正官一职完全被世族把持,品第也由家世、德才等因素共同决定演变成家世的代名词。“九品中正”制是典型的选士制度而非教育制度,但任何选士制度要涉及到人才的选拔,则不得不对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2“九品中正”制对于人才的选拔方法及观念

7、对于现代教育依然有些许影响,如保送制度或多或少的遗留了这种制度的影子。5、嵇康的教育思想中最有特色的是“越名教而任自然”,简单地说,也就是超越儒家的纲常名教,提倡自然主义教育。嵇康对“名教”钳制思想、压抑人性的批判是正中封建传统教育要害的。促使人们重新认识和思考教育的问题,这对于促进教育领域中的百家争鸣,全面认识教育的属性,是有积极意义的。从汉武帝确立独尊儒术文教政策以来,儒家的纲常名教教育一直唱着独角戏。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教育思想的提出,使儒家教育第一次遭到否定,这就促使人们对教育进行反思。特别是自然主义教育的主张,让人耳目一新,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