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简史作业1

中国教育简史作业1

ID:5665410

大小:74.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12-21

中国教育简史作业1_第1页
中国教育简史作业1_第2页
中国教育简史作业1_第3页
中国教育简史作业1_第4页
中国教育简史作业1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教育简史作业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教育简史作业1一、填空题l、西周官学在设置上可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类,层次上可分大学和小学两级。西周诸侯所设的大学被称泮宫。2、先秦诸子百家中,被韩非称为“显学”的是儒家和墨家。3、孔子招收学生的原则是有教无类。4、“因材施教”的提法源于朱熹《四书集注》。5、汉代太学建立于公元前124年,教师称为博士,学生称为弟子。6、中国,也是世界第一所文艺专门学校是鸿都门学。7、魏晋南北朝颜之推时期写的《颜氏家训》一部比较系统的家庭教育著作。8、一般认为公元606年进士科的设置,标志着科举制的创立。9、韩愈认为,教师的基本任务是传道、授业、解

2、惑。10、《中庸》关于学习的五个步骤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1、北宋的三次兴学运动依次为庆历兴学、熙宁兴学、崇宁兴学。2、《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它是朱熹由编定的。3、北宋时期六所最著名的书院是白麓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4、明清科举常科只有进士科,考试为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5、明代国子监生通称监生依其来源分为四类:荫监生、贡监生、举监生、例监生。l、西方传教士在华兴办的第一所学校是年建1839年建立的马礼逊学堂。2、魏源提出学习西方的观点是中学为

3、体,西学为用。3、中国人办的第一所近代技术学校是1866年办的福建船政学堂。4、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首任教育总长是蔡元培。5、蔡元培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等“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6、蔡元培强调教育不应受政党和教会。7、1920年,北京大学首先招收女生。1.国民党统治时期蒋介石推崇的“四维”是礼、义、廉、耻“八德”是忠、孝、仁、义、爱、信、和、平。2、陶行知创作的教育小说名为《古庙敲钟录》。3、杨贤江的两部主要教育著作是《教育史ABC》和《新教育大纲》。4、陈鹤琴提出“活教育”的主张

4、。5、苏区临时中央政府的教育行政机构称为教育人民委员部,行政首长称作部长。6、抗大全称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它的前身是抗日红军大学。三、名词解释1、学在官府: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内容为:礼不下庶人,官师不分,政教合一。在这种体制下,教育权、受教育权被奴隶主贵族掌握,学校教育也被奴隶主阶级独占,具有极强的阶级性。教育机构和行政机构合二为一。2、明人伦:“明人伦”是孟子概括的教育目的。其内容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伦”)。孟子认为处理好这五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的目的是在于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

5、序的道德观念。3、稷下学宫: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因建于齐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而得名。性质上虽属官办,但实际上是由许多私学组成,像是一所私学联合体。其办学特色有:不治而议论,自由辩论,学无常师,学士守则。4、教学相长:《学记》的教学原则之一。认为教和学是教学的两个方面,再者相辅相成。它揭示了教师自我提高的规律和教与学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5、次相授受:是汉代解决经学教育师资不足的办法。先由教师教给先来的高足弟子,再由高足弟子分头去教育其他弟子,可以二传、三传乃至

6、更多。这样,使一个教师可通过逐次相传的方式教授众多弟子,大大扩展了教育范围和成效。6、越名教而任自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嵇康的教育思想。“越名教”即反对“名教”,批判和否认儒家的“名教”教育思想。“任自然”即实施自然主义教育,让人像自然事物一样,自然而然的发展。这一教育思想对于促进教育领域中的百家争鸣,全面认识教育的属性有积极意义。7、著录弟子和及门弟子:汉代私学多设于经学大师的家乡,有的大师名气大,很多人慕名欲得教诲,但又难于亲往门下直接受教,于是只在大师门下著录其名,称“著录弟子”,就具有了弟子的身份。亲身前往教师处受教的弟子称

7、“及门弟子”。8、文翁兴学:汉代蜀郡太守文翁欲移风易俗,推行教化,先从郡吏用选泒聪慧者10余人到长安,就学于博士。数年后,这些人学成归来,于是文翁在成都立学,招收属县子弟入学,学成者予以重用,蜀郡从此学风大盛,此为“文翁兴学”。l、苏湖教法:是对北宋胡瑗在苏州,湖州讲学方法的称谓。胡瑗在苏湖当地教学,一反当时盛行的重视诗赋声律的学风,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主张“明体达用”,首创分斋教学制度,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创立的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影响深远。2、三舍法:北宋王安石在熙宁兴学时期在太学实施三舍法,将太学生员按

8、等差分隶于外舍、内舍、上舍。生员依学业程度,定期考试,依次升舍。“三舍法”的实施强化了学校的职能,提高了学校的教育地位,有利于加强学校教学,并使学校课业与考试更加规范化。3、学田:是宋代政府资助地方官学的一项措施。即拨给地方官学一定的土地称“学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