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重点48学识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重点48学识

ID:30173907

大小:121.0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7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重点48学识_第1页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重点48学识_第2页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重点48学识_第3页
资源描述: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重点48学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按中医理论应用的药物)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本草:本:根本,草:除根本以外的其他植物。中药包括植物、动物、矿物,但以植物药为最多使用也更普遍,所以把中药叫本草。四气:又称四气,指的是药物寒热不同的性质,具体内容包括寒热温凉平。五味:是指药物的滋味,具体内容包括辛甘酸苦咸涩淡。配伍:有目的的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的将两味以上的药物配合同用。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2、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的功效降低甚至丧失。相反: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相须: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以增强其原有疗效。炮制: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型剂前的必要加工处理过程。水飞法: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煅法:将药物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是质地松脆易于粉碎,以便充分发挥疗效。道地药材:具有地方特色,质量优良的药物即为道地药材,也称地道药材。解表药:凡以发散表斜,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解表

3、药。清热药:凡以清泄里热,治疗里热证为主的药物,称为清热药。泻下药: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治疗便秘及其他胃肠积滞水饮内停等里实证的药物。祛风湿药:凡以祛风湿,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利水渗湿药:凡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症为主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化湿药:凡是气味芳香,具有化湿运脾作用的药物,治疗湿阻中焦证的药物。称为化湿药。温里药:凡能温散里寒,治疗里寒证的药物,称为温里药。理气药:凡以梳理气机,治疗气滞或气逆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理气药,又名行气药。止血药:凡以制止

4、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治疗出血病证的药物,称为止血药。化痰药:凡具祛痰或消痰作用,治疗痰证的药物,称为化痰药。止咳平喘药:凡能止咳平喘,治疗咳嗽气喘的药物,称为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凡能安神定志,治疗心神不宁病证为主的药物,称为安神药。平肝息风药:凡具有平肝潜阳,息风止痉,主治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病症的药物。补虚药:凡能补益人体气血阴阳,治疗虚证的药物,称为补虚药。开窍药:凡具辛香走窜之性,以开窍醒神为主要功效,治疗闭证神昏的药物。收涩药: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作用,治疗滑脱症的药物。简答题简述中药炮制的目的答:1减

5、毒:即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2增效:即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3改变性能:即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4改变性状:即改变药物的某种性状便于贮存或制剂5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药物的性能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即四气(寒热温凉平),五味(辛甘酸苦咸涩淡),升降浮沉,归经,毒性。试述中药苦味的作用并举药物说明答:中药的苦味是能泄能燥能坚阴,具体指的是清泄(热邪),如栀子清热泻火;通泄(大便),如大黄通导大便;降泄(肺胃肝之气上逆),如杏仁止咳平喘。苦寒燥湿,如黄连清热燥湿;苦

6、温燥湿,如苍术燥湿健脾。坚阴指的是泄肾火存阴,如黄柏。试述中药甘味的作用并举药物说明答:甘味药具有能补能和能缓的作用,补即补益气血阴阳,如人参补气,熟地补血,麦冬补阴,杜仲补阳。和有和中调和之意,如甘草调和药性并解药食中毒等。缓有缓急止痛之意,如饴糖缓急止痛。一般来讲,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及制止疼痛的药物多具有甘味。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有哪些答1气味:性温热,味辛甘者,多升浮;性寒凉,味酸苦咸涩者,多沉降。2质地:质轻者,如植物的花叶皮汁,多升浮;质重者,如果实矿物贝壳等,多沉降。特殊情况,如旋覆花,番泻叶质轻主

7、沉降;蔓荆子,苍耳子虽为果实主升浮。3炮制: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4配伍:在复方中性质升浮的药物,与较多的沉降性药物配伍时,其升浮之性可受到一定的制约;反之,性属沉降的药物与较多的升浮性质药物同用,则其沉降之性以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应用收涩药时常配伍何类药同用,为什么答:应用收涩药常配补虚药同用,因为收涩药为滑脱证而设,偏治标,不需要能治本,补虚药能治本,滑脱病症宜标本兼治,故配两药同用。应用补血药时常配何类药同用,为什么答:常配补气药通用,因气能生血,配补气药同用,可加强补血之功

8、。应用活血祛瘀药时常配伍何类药同用,为什么?答:应用活血祛瘀药常配行气药同用,因为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行气药可加强活血药的作用。大量应用凉血止药时常需配伍何类药同用,为什么答:大量应用凉血止血药时,长须配伍活血药通用,以防止血留瘀。应用化痰药时常需配伍何类药同用,为什么答:应用化痰药时常与健脾药、行气药同用,以增强祛痰作用简述肉桂p122的用量用法和使用注意答:1-5g,宜后下阴虚火旺、里有时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