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学校大学生就业压力、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word格式

师范学校大学生就业压力、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word格式

ID:30198959

大小:179.04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2-27

师范学校大学生就业压力、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word格式_第1页
师范学校大学生就业压力、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word格式_第2页
师范学校大学生就业压力、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word格式_第3页
师范学校大学生就业压力、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word格式_第4页
师范学校大学生就业压力、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word格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师范学校大学生就业压力、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word格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师范学校大学生就业压力、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摘要本研究采用就业压力测试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西北师范大学大三、大四共160名学生进行了测量。研究发现:(1)受调查的师范学校大学生就业压力水平较高;(2)不同群体的师范学校大学生存在就业压力因子水平上的差异,在不同专业上存在缺少社会帮助的差异,在是否为学生干部上存在职业素质评价的差异,在年级上存在职业素质评价、就业竞争环境的差异;(3)师范学校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在主观支持上存在是否为学生干部的差异,在客观支持上存在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4)师范学校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存在性别差异;(5)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正

2、相关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压力社会支持应对方式1引言1.1问题的提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高校对毕业生的分配制度实行的是由国家统一分配。1989年,国家正式推出“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取”的双向选择制度。而近年来由于高校不断扩招,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趋势越来越严重。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发展困难,这也加重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据统计,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了600万,2010年的应届毕业生达到了630万,2011年的应届毕业生达到了670万,2012年的应届毕业生达到了680万,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在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大形势下,加之师范学校学生的特

3、殊性,师范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就变得更大。其一是由于师范学校的学生就业的特殊性,有一定的专业限制,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其二是由于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在找工作上缺乏一定的技术能力,对于更多的岗位不能胜任。因此就业压力之大就不言而喻了。1.2文献综述1.2.1就业压力的文献综述“压力”在英语中为“stress”,源于拉丁文的“stringere”,原来的意思是“扩张、延伸、抽取”等。20世纪中叶,加拿大生理学家Hans22Selye开始将压力的概念引进医学和心理学,在他的研究中,“压力”是指令个体紧张的威胁性事件、突如其来的危险刺激情境。之后,Cannon把压力这个术语引入了社会领域,但主

4、要强调的仍是压力在生理上的反应。就业压力的研究是在最近十年兴起的,就业压力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新名词,指的是由内在的或外部的刺激引起的、对个体身体和心理产生一定影响的心理感受。该压力概念包括三方面的含义:首先,压力是一种心理感受,是人内部的一种心理状态。其次,压力的起因既来自于外部环境刺激,也来自于个体自身的内在刺激,该内在刺激是个体在身体或心理成长过程中产生的。最后,这些生活事件或外部刺激及内部刺激被个体所感知到,通过个体的认知评价,对个体产生一定的心理影响形成压力。我们从环境要求与个人反应的交互作用的观点来看,就业压力是人在就业情境中,由于许多内外在变量与个人因素交互作用

5、所产生的心理紧张现象。1.2.2国内有关就业压力的研究概况对于大学生压力,国内外的研究有很多,国外研究的结果呈现比较一致的趋势,都认为学业、社交、生活、经济因素及择业等是大学生压力的主要来源;国内研究与国外研究也基本一致,认为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普遍包括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和就业压力。可见,就业压力是大学生的一个主要压力源。针对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我国进行了很多实证研究,如路红、杨晓岚(1999)对广州高校学生就业压力的调查分析指出,当前高校学生的主要生活压力就是就业压力,而且女生对就业前途的忧虑更甚于男性;学生就业压力的体验,尤其是心理体验非常严重,男生就业压力的生理体验的强度要高于女生;学生

6、对求职困难的认知倾向于以下几个方面:个人素质欠佳,专业结构的不合理性及就业环境欠佳等;学生的择业观念呈现以下特点:个性化、自主化、保守化、功利化、务实化及片面地区性等。22朱鲲鹏和陈孔祥(2006)以安徽高校大学生为对象,采取抽样调查方式,对安徽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来源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来源于就业环境因素、家庭社会关系因素、就业去向因素、个人能力因素、专业因素及个人看重因素;重点院校学生与一般院校学生对就业的乐观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对就业的期望值也存在明显差异。由于对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研究绝大部分是对存在现状的归纳总结和定性分析,即使是实证研究也多数采取现有问卷和自

7、编的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进行的,缺少统一的精确的测量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有效工具,陈宇红和江光荣(2009)在大学生就业压力理论维度构建的基础上,以广州地区1048名大学生为被试,编制了一套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该问卷由六个维度构成:职业素质评价、就业竞争环境、自我认识与定位、就业心理预期、缺少求职帮助和专业供求矛盾。该问卷信效度较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本研究对师范学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情况的调查采用该问卷进行。综上我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