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问题导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践行“问题导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ID:30272718

大小:1.26 MB

页数:47页

时间:2018-12-28

践行“问题导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_第1页
践行“问题导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_第2页
践行“问题导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_第3页
践行“问题导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_第4页
践行“问题导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_第5页
资源描述:

《践行“问题导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践行“问题导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望仙小学“三段五步”教学操作流程简介引言:我县自2009年开始实施以“问题导学”为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以来,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与尝试。从“导学案教学”(教学案教学)到引进“有效教育教学”,先后召开了七次课改促进会,每一次都有一个巨大的提升。我们的课改工作也已逐步由浅水区迈向深水区。在县教体局及县教研室的领导及专家的带领下,我校四年如一日,一直积极主动地尝试和践行着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并本着“从自身实际出发,辩证吸收他人所长”的原则,制定以“问题导学”模式为基准,以孟照彬教授的“有效教育教学理论”为辅助的“三段五步”教学操作流程。一、“三段五步教学”流程产生的

2、背景1、以“问题”为核心,以“问题链”牵引“问题”是“问题导学”模式的轴心,是引发学与教的轴心,又是激发学生调动感官与心智参与的轴心。问题又是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起着课堂媒介的作用。因此,我们在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过程中,必须紧紧依据教学目标,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找准教学内容的切入点、基本点、重点、难点、巩固点,并分析出其分布状况和呈现方式,然后根据问题的主导性与层次性的原则,创设情境,构建表象性问题(切入点)、结构性问题(基本点)、规律性问题(重点)、复合性(或特殊性)问题(难点)、系统性问题(巩固点),以形成“问题导学”模式下课堂教学的问题链

3、。2、实现“两主体”并进课堂的主体分别指教师与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课堂教学隐形的推手,他的作用主要是:(1)设计问题,开导学生思路;(2)指导方法,点拨学生思维;(3)调控氛围,化导学生心理。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是课堂教学有形的轴轮,必须具备能积极投入、主动参与、乐于交流、勇于探索等良好的学习行为。473、以“三动三性”操作方式为支撑“三动”一指学生情绪投入、思维参与、行为方式上主动性;二指学生水平储备、思维调整、方法运用、结果论证、效果比较上能动性;三指学生交流动机、交流方式、交流状态、交流空间上的互动性。“三性”是“问题导学”的的导索。是指教师在问题设计时,要注意问题的主

4、导性、问题的情趣性、问题的层次性。“三动三性”是“问题导学”模式的支撑,是检测学生课堂学习与课堂实践的标尺,更是学生主体性是否发挥的根本体现。课堂的运行必须以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为基础,学习效果的巩固与提升以过程的互动性为支撑点。“巧在导中,效显动中”。4、能沿“四主线”方向平稳推进“四主线”分别指课堂教学中知识线、方法线、能力线、思维线。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以知识教学为抓手,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目标,指导学生学习。同时,在课堂的“自主学习”环节中,教师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合作交流”过程中,能让学生获取基本的方法与活动经验;在“探究展示”中努力提升学生基本技能;在“整理提升”环

5、节中,发展学生转化、类推、归纳等多种思维能力。5、运用“五要素”组合方式进行教学课堂学习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各种情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交流,大胆发言、认真倾听,充分调动各种感观共同参与,让课堂学习成为“听“、”看“、”说“、“想”、“做”五种要素的有机组合过程。二、“三段五步”教学流程的基本内涵及图示(一)基本内涵1、“三段五步”教学流程把学生的学习安排为“自学”、“互学”、“续学”三大阶段。其中课中“互学”是基本阶段,课前“自学”为课中“互学”作铺垫,课后“续学”是课中“互学”的延伸与发展。2、课堂教学活动实行“五步”递进,依次为:情景创设、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展示、整理提升。3、“

6、三段五步”教学流程着重强调课堂教学应以“问题”47为核心,以“问题链”牵引,要求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注重“问题”的主导性、层次性及情趣性的“三性要求”。4、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营造民主、平等、快乐的学习氛围,充分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达到积极思考(主动)、乐于探讨(互动)、勇于探索(能动)的“三动”要求。(二)流程图三、具体操作办法备课是上课的前题,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关键一步。备课分研读教材、课标和编写教案(课件、教案、学具)两大步聚。其中研读教材、课标是编写教案的基础,编写教案又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行进的保障。(一)研读教材、课标,编制前置领学卡及拓展

7、续学卡1、编制前置领学卡(1)47要求教师在研读教材时要对文本准确把握,对各个知识点能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的认识,并能把自己的学习成果简单明了地传递给学生。从真正意义做到教师研文有成果,学生学习有依托。(2)要回答“预习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自学?哪些内容是必须掌握的?课前做什么?思考什么?”等问题。它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能加强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作好铺垫;②让学生在课前学习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