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评优质课教案及反思《口技》教学设计

参评优质课教案及反思《口技》教学设计

ID:30286373

大小:98.0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28

参评优质课教案及反思《口技》教学设计_第1页
参评优质课教案及反思《口技》教学设计_第2页
参评优质课教案及反思《口技》教学设计_第3页
参评优质课教案及反思《口技》教学设计_第4页
参评优质课教案及反思《口技》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参评优质课教案及反思《口技》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口技》教学设计单位中学授课人宋平题目口技林嗣环时间20090608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这一基本要求,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及注释,疏通文意,在朗读背诵中整体感知作品。《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

2、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据此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研讨“欣赏点、感触点、疑惑点”,进而深入理解作品,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中有收获,有感悟,获得成就感,享受学习的乐趣。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掌握文中疑难字词的音、形、义。了解《虞初新志》相关常识⑵、能够流利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⑶、准确翻译全文。2、过程与方法⑴、参照注释与工具书、疏通文意,朗读与背诵中,整体感知课文。⑵、了解细腻生动的描写、清晰明了的思路。⑶体会作者从多方

3、面表现表演者的高超技艺的写法,深入理解作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赏析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描述,感受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精神奇妙。⑵、培养学生对文化生活、对文学艺术的广泛兴趣和鉴赏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疑难词句的含义2、整体感知,深入理解作品3、了解细腻生动的描写、清晰明了的思路4、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有机结合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欣赏法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7教学过程与步骤第一课时备注7教学过程与步骤7教学过程与步骤7教学过程与步骤7教学过程与步骤一、情景导入在中华民族灿

4、烂多姿的表演艺术宝库里,有一颗格外引人注目的璀璨明珠——口技。它用人的声音模仿大自然及人类生活的万事万物,惟妙惟肖,妙不可言。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口技》一课,就记叙了古代一位不知其名的口技表演艺术家的一场精彩的表演。同学们读后一定会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觉。播放口技表演音像资料以此调动学生学习情趣。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⑴、学生边读边划出疑难字词。⑵、初步感知课文基本内容。2、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屏障pínɡzhànɡ少顷shăoqĭnɡ呓语yì絮絮xùxù叱chì齁h

5、ōu中间jiàn曳屋yè许许声hŭhŭ几欲先走jī3、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初进土。《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全书20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异,并加评语,实际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4、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并范读课文。要求:⑴、学生朗读课文,师生互动评价。⑵、教师指导朗读并范读课文。三、讲析课文1、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下面的注释,串译课文。2、教师强调重要词语意思。善:擅长。会:

6、恰值,正好,适逢。哗:喧闹,声大而杂乱。但闻:只。当:值,在。是:此,这。叱:大声呵斥。以为,认为是乳:喂奶。当是时:这。众妙毕备:全部。妙绝:极点。意少舒:稍微。间:夹杂。虽:即使。作:起,这里是响起来的意思。名其一处:说出,动词。凡欲先走:几乎,差点儿。跑。表示时间的词1、表示突然发生:(忽)、(忽然)2、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一时)3、表示两件事相继发生:(既而)4、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是时)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俄而)、(少顷)翻译时以直译为主,并要求学生口述课文内容,注意抓

7、时间名词、动词和形容词。教师更正。 3、学生概括各段大意,口头交流。讨论并归纳:第一段:介绍口技表演前的情景。第二段:介绍表演一家人深夜惊醒的情况及宾客默叹。第三段:介绍表演这家人从醒到又睡的情况及宾客情绪的变化。第四段:介绍表演失火、救火的经过和宾客惊慌欲跑的神态动作。第五段:介绍口技表演结束后的情形。四、学生齐读课文 ,理清课文结构提示:回忆《安塞腰鼓》一文的结构方式。本文也可以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的这一次序理清层次。明确:全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口技表演的时间、

8、地点以及表演的道具、演出前的气氛。 第二部分:第2、3、4段,描绘口技表演的精彩场面。第三部分:第5段,写表演结束,再次强调所用道具的简单。五、指名复述课文说明:1、最好用讲故事的形式,尽量扣准课文内容。2、教师点评。 六、布置作业:背诵课文2、3、4段完成课后练习。板书设计课后记;《口技》第二课时一、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这篇课文记述的是一场绝妙的口技表演。我们惊叹于我国古人技艺之高超!而作者是如何把民间艺人高超的技艺用语言文字表现出来的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