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报告

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报告

ID:30313133

大小:5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28

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报告_第1页
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报告_第2页
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报告_第3页
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报告_第4页
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文案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濮阳市第三中学董金刚教学反思,是教师提升自我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与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这另两种途径相比较,教学反思具有更大的优势——对他人不具有依赖性(教师自身就可以进行),时间上具有随时性、全天性(只要我们自己愿意,每时每刻都可以成为开展教学反思的时间)、内容选择具有及时性、针对性(反思内容是我们自己发现的、感兴趣的、对自身成长更具有针对性的)——应是我们教师首选的发展方式和途径。布鲁克菲尔德说:“‘反思’是一种批判性地思考经验的能力,这种能力使人结合已有知识和从经验中获得知识,以调整自己的行为。”(《批判反思型教师》,布鲁克菲尔

2、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回顾我自身的教学反思之路,有以下心得。一、教学反思的领域(一)教学方法的选择就我自身情形来看,尽管上学时学校开设了“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育学”之类的科目,但是自己的获益实在是1.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适宜。选择教学方法是我们教师备课、上课的重点之一,但我们教师大多没有在这一方面“修炼到家”,往往存有图好看、赶时髦等弊病,我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我们平日上课,较少有老师采用表演方法来组织教学,而公开课上却不时见到此法的身影,个中缘由明眼人一见便知。2008年一次校级公开课上,我听了这样一节课。莫把哀情付笑场学校王老师上了

3、一节公开课,教学杜甫名篇《石壕吏》。在进行了背景简介、自读齐读、重点字词学习和情节梳理的教学后,课堂进入了“小组活动”环节:把《石壕吏》改成一幕短剧。短暂准备后,6名学生上台表演。为营造氛围,他们用心仿拟了狗叫声、婴儿哭声,“老翁逾墙走”的一跳,引起笑声一阵,婴儿一哭,又是一阵笑声,短短5分钟时间里竟出现了8次笑场;后面的听课老师也多是合不拢嘴。教学《石壕吏》,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氛围和情感体验呢?分析文本可知,师生需要共同营造低沉、哀伤、悲恸的教学氛围,这样学生方能感怀诗圣乱离怀天下、穷年忧黎民的情怀。当学生稚嫩的表演引起一阵阵笑声时,他们还能体味安史之乱中底

4、层百姓的悲苦吗,他们还能听到诗圣那跨越时空的沉重叹息吗?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阅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教师应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取合宜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从而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从课堂实践看,富有情趣性的童话、寓言较适合当堂表演,而像《石壕吏》这类忧国伤时题材的篇目,则宜采用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等形式来感知形象、体验情感、领悟内涵,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对语古典,而非将哀情付笑场。(2008年12月23日,发表于《教育时报·课改导刊》2009年1月14日,第2652期,第3版。)2.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高效。“怪问”出奇效案例:

5、刘刚老师教学《范进中举》时,首先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把握小说情节。师:如果把这篇小说改编成一则新闻,请你为它拟一个标题。(生思考)生1:“范进老年中举”。生2:“范进中举后发疯”。师:刚才两位学生的回答抓住了要点:“中举”和“发疯”……众生:还有人物“范进”。师(惊讶):是吗?“范进”写进标题真的合适吗?(学生思考)生3:合适,因为小说的题目就是“范进中举”。生4:不合适,因为“范进”当时不是什么知名人物,写进标题也不会吸引眼球。师:你的题目是什么?生4:“广东一考生中举后发疯”。师:你的阅读很仔细,抓住了考生的籍贯。大家认为哪个标题好?生:最后一个好。用“广

6、东一考生”符合实际,又比较具有代表性,中举后发疯是当时一些人的生存写照,具有普遍性。反思:“如果把这篇小说改编成一则新闻,请你为它拟一个标题。”当刘老师提出这一要求时,我和其他听课老师都感到很吃惊。这是一节小说阅读赏析课,适合用新闻阅读的方式来学习吗?直到听完师生后面的探讨,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刘老师的意图是让学生认识到“中举发疯”的普遍性,进而认识“范进”们生存的时代特征和悲剧人生。这个表面看起来似乎“离题万里”的问题设计,为什么收到了我们“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呢?因为这一问题本身具有核心思考点,具有明晰的导向。对教师而言,设计教学方案时要在“创新”上下工夫,

7、让自己的方案更富有创意。特级教师余映潮说,不仅仅是整体的策划或者构想,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细节都应充满创意(余映潮《教学创意》,《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8期,第29页)。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案,不仅能展示教师个性,更能最大限度地在学科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作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怪问”都是有创意的。设计有创意的“怪问”需要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智慧,练就一双“慧眼”,能够及时准确地辨析好把握问题的核心价值,让“怪问”为学生的思考、讨论引领方向。(2008年2月16日,发表于《教育时报·课改导刊》2009年2月25日第三版。)3.教学方法选择的理据

8、。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